第48章 盐引鹿踪

曹小梅轻轻地解开包袱上那三层补丁摞补丁的布皮,里面露出了十二个黄澄澄的玉米面饼子,还散发着阵阵热气。

“娘说让你带着这些饼子,比炒面更能顶饿。”曹小梅轻声说道。

曹大林接过一个玉米面饼子,咬了一口,那甜丝丝的味道立刻在他的口腔中弥漫开来,同时还伴随着淡淡的豆面香。他不禁想起上辈子的这个冬天,家里连玉米面都得掺和着橡子粉吃,哪里舍得放糖精啊。

“告诉娘,这次我一定会弄头鹿回来过年。”曹大林抹了抹嘴,信心满满地说道。然后,他从墙角拎起一个沉甸甸的陶罐,罐子里装着去年腌酸菜剩下的粗盐。由于时间久了,这些粗盐已经结成了灰白色的硬块。

"哥,你真不带黑虎去?"曹小梅扒着门框问。院里狗窝旁,黑虎受伤的左眼已经结了痂,正用右眼巴巴望着这边。

"让它养着。"曹大林系紧绑腿,牛皮绳在棉裤外勒出几道褶,"鹿群精着呢,闻着狗味儿早跑没影了。"其实他还有半句没说——上辈子刘二愣子就是带狗惊了鹿群,被受惊的母鹿顶断过两根肋骨。

天刚蒙蒙亮,屯口的积雪踩上去已经能"嘎吱"响。刘二愣子裹着件光板羊皮袄,正往爬犁上装铁锹和麻绳,见曹大林来了,忙不迭显摆怀里揣着的家伙什——两包用《人民日报》包着的工业盐。"我舅在供销社后厨顺的,比粗盐招鹿!"

曹大林掂了掂分量,少说有五斤。1983年这光景,精制盐可是紧俏货,供销社柜台后头都锁在铁皮柜里。他刚要说话,屯西头突然传来"咣当"一声响,接着是张炮头家婆娘骂街的动静。两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把盐袋子塞进贴身的褡裢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爬犁在雪地上划出两道深沟。进了老林子,曹大林掏出个军用水壶晃了晃,里头哗啦哗啦响。"先找鹿道。"他拧开壶盖,浓烈的酒气混着某种草药味儿冲出来,"拿这个当引子。"

刘二愣子凑近闻了闻,被呛得直揉鼻子:"啥玩意儿?比公社散装酒还冲!"

"鹿茸酒,泡了三年的。"曹大林小心地倒出几滴抹在道旁的榛子树皮上,"去年割的鹿茸血,混着五味子和刺五加。"这是上辈子老跑山人王秃子教他的绝活,发情期的公鹿闻着这味儿,能追出十里地。

日头爬到歪脖子松顶时,两人在一处背风的山坳里发现了鹿群活动的痕迹。雪地上的蹄印像一个个倒扣的小碗,碗沿还带着新鲜的霜花。"五六头,有母的有崽。"曹大林蹲下来,手指量了量蹄印间距,"领头公鹿少说三百斤。"

他们在向阳坡选了块平整地界,曹大林用铁锹铲开半尺厚的积雪,露出底下冻硬的土层。刘二愣子刚要撒盐,被他一把拦住:"慢着,得讲究个章法。"说着掏出猎刀,在冻土上刻出个脸盆大的浅坑,边缘故意留出几道放射状的沟槽。

"这是......"

"盐槽。"曹大林抓了把工业盐均匀撒在坑里,又混入些粗盐粒,"沟槽引雪水,化开的盐水渗得慢,鹿群得在这儿刨半天。"他边说边退着往三十步外的雪窝子走,每退三步就撒几粒盐,最后在窝子前甩尽壶里的鹿茸酒,形成条气味引线。

两人在雪窝子里蹲到后半晌,刘二愣子已经打了三个哈欠。曹大林却突然竖起食指抵在唇上——远处的白桦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折枝声。透过枯草编的伪装帘,只见一头角叉如梅的公鹿正警惕地左右张望,湿润的鼻头不停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