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注意到每个箱体上都贴有不同颜色的标签,红色标签上写着“活体-紧急”,黄色则是“组织样本”,蓝色为“菌株-低温”。
这些细节与他之前在“防疫给水部”内偷看到的文件记录完全吻合。
混乱中,马小健从屋顶角度也看到了更多,卡车底盘经过加固,显然用于承载重物;驾驶室除了司机和一名军官外,后排还坐着一名穿白大褂的人员,正紧张地抱着一个手提式冷藏箱。
日军很快发现爆炸点并无后续攻击,曹长意识到中计,怒吼着下令清理路障。
石云天迅速退入人群,向巷口发出撤离信号。
五人按预定路线分散撤离,在城西一处荒废的祠堂汇合。
王小虎急不可耐地问:“看清了吗?是不是那些害人的东西?”
石云天沉重地点头,描述所见:“白色金属箱,医用标记,但渗着血水,我怀疑红色标签箱子里是……活体实验样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顿了顿:“而且车上配有科研人员,说明这批物资极其重要,可能运往码头装船,甚至可能送往更远的731部队本部。”
马小健补充道:“卡车防护严密,但并非无懈可击,我发现护卫步兵的注意力容易受突发声响干扰,且他们对科研人员有明显保护倾向,一旦遇袭会优先确保白大褂的安全。”
李妞敏锐地指出:“既然他们如此重视,我们能否在下次运输时,设法调开护卫,直接针对科研人员或驾驶室下手?比如制造更逼真的伏击假象,诱使步兵离开卡车追击?”
宋春琳则提出更大胆的想法:“或许我们不该只想着破坏,如果能拿到那个科研人员随身携带的冷藏箱,或者替换掉部分样本,是不是比炸毁整车更能拿到铁证?”
石云天赞赏地看向同伴们。
这次成功的试探性阻截,不仅证实了他们的猜测,更激发了团队的战略思维。
他总结道:“今天我们证明了,日军的确在运输极其危险的实验物资,下一次,我们的目标将不再是简单的阻截,而是夺取证据,公之于世。”
夜幕降临,祠堂外风声呜咽,仿佛无数冤魂在催促他们加快行动。
石云天摊开地图,开始策划一场更加惊心动魄的劫车行动。
这一次,他们要的不是混乱,而是精准的直击罪恶核心,用敌人的罪证本身,给予他们最沉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