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这不仅是对外宣传,也是对我们自身战术体系的一次系统性梳理。谁能在这过程中提炼出新变量,谁就在下一阶段赛训中领先一步。”
沉默片刻后,队员陆续认领任务。
会议转入分组讨论。内容组提出以“夜莺”的经典战役为蓝本,还原三场关键团战的决策节点;互动组则设想加入实时评分系统,让观众答题后立即看到与顶尖玩家的思维差距;视觉组建议用抽象光影代替角色模型,避免形象泄露。
争论在挑战环节的设计上爆发。
“我们加个限时闯关模式吧!”一名队员兴奋道,“通关的观众能获得虚拟勋章,还能抽奖赢周边。”
“这不是电竞公开课,是战术研讨会。”另一人反驳,“搞成游戏厅算怎么回事?”
“可普通玩家看不懂纯理论推导。”前者坚持,“得有点趣味性,不然谁愿意听两个小时的技能冷却分析?”
沈逸坐在角落,系统悄然激活【策略模拟空间】。百万次推演在意识中流转:当趣味性占比低于15%,传播广度骤降67%;超过30%,核心战术逻辑的误读率上升至41%。最优解锁定在22%——恰好是林悦提出的“决策小游戏”所占时长。
他开口:“挑战环节保留,但形式改为‘战术选择题’。每道题给出三个走位选项,观众选择后,播放两分钟解析视频,说明为何其中一项是唯一正确解。”
“比如?”林悦追问。
“第一题:敌方双刺客切入,你是后排输出,A选项后撤保命,B选项反打控制,C选项佯装阵亡骗技能。”沈逸淡淡道,“正确答案是C,但必须讲清楚,为什么假装死亡比真实操作更难执行。”
众人陷入思索。
“我可以做动画演示。”视觉组成员举手,“用抽象角色表现心理博弈过程。”
“可以。”沈逸点头,“但所有演示必须脱敏。禁止出现战队专属技能连招、地图标记习惯、语音指令暗语。”
讨论继续深入。有人提议加入队员的成长故事片段,作为宣传短片的引子。
“比如我们怎么从新手村一路打上来。”林悦笑着说,“说不定能激励新人。”
沈逸手指微顿。系统【潜力挖掘预警】悄然浮现:【非战术信息可增强共情,但需控制暴露深度】。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