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无声冥想协同”开始。
沈逸摘下眼镜,盯着监控屏。五道脑波曲线起初各自起伏,三分钟后,呼吸频率开始趋同。林悦的β尖峰消退,α波逐渐主导。张锐的肌肉紧绷感缓解,手部不再无意识抽动。
同步率缓慢回升。
87.1%。
88.5%。
89.7%。
五人几乎在同一刻睁眼。
沈逸没有说话。他重新启用“策略模拟空间”,输入“影袭者”行为模型与“静默链”反制参数。系统推演十次,九次成功反杀。失败的一次,源于王哲在第七分四十八秒提前释放控制技能,打破节奏。
他调出王哲的反馈记录,发现其在模拟中仍存在0.15秒的预判倾向。
“你的问题不在技能。”沈逸说,“在等待。”
王哲皱眉:“等什么?”
“等他们出手。”沈逸关闭推演界面,“可我们不是在等他们,是在等自己。”
他将“静默链”最终执行权限设为语音触发,不存日志,不连云端。战术板上,“8:17=Δt”已被彻底划去,原处只留一道深痕。
训练进入最后阶段。
全员穿戴屏蔽环,进入离线模拟战场。地图锁定回音谷中央祭坛,时间同步至资格赛标准时轴。沈逸启动“隐藏身份加持”,角色切换为“夜莺”,法袍微动,长发垂落。属性面板上,感知敏锐度提升15%。
小主,
“开始实战预演。”
第一轮,张锐在第六分二十秒走位靠前,故意暴露破绽。敌方AI按预设逻辑,在第七分五十二秒发起突袭。林悦技能脱手,王哲阵型散开,全队表现混乱。
第七分五十九秒,震动节拍突变。
0.7秒间隔精准重启。
沈逸在0.65秒提前释放控制,张锐接爆发,王哲掩护侧翼。反打链瞬间成型,敌方核心角色被秒杀。
系统判定:反杀成功。
第二轮,敌方AI调整策略,提前封锁0.7秒窗口。沈逸立即切换预案,林悦主动后撤,诱使对方集中火力。第三轮,敌方改用假诱饵引诱技能释放,沈逸识破后反向诱导,利用地形完成包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