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应对策略的制定

他启用“隐藏身份加持”模块,临时授权系统提取“夜莺”的脱敏战斗数据流,作为AI训练样本。这些数据包含走位习惯、技能释放时机、闪避节奏等核心行为特征。随后,他创建三支AI代理,分别模拟“影刃”“狂龙”“铁幕”,并注入“资源矛盾”参数——当“影刃”AI检测到补偿不足时,其支援响应延迟将自动增加0.8秒,战术协同准确率下降23%。

模型运行三分钟后,首次推演开始。

AI“影刃”在争夺东部龙巢时,因“狂龙”未按约定提供控制技能,延迟支援2.1秒,导致团灭。战后,“影刃”AI生成一条内部语音:“这种配合,不如单干。”系统标记为“信任值下降至临界点”。

沈逸点头,正准备保存模型,终端突然弹出警告:

【检测到外部IP尝试匹配AI行为模式,相似度达41%】

他瞳孔一缩。

对方的自动化脚本仍在运行,且已开始模仿“夜莺”的战斗风格。更可怕的是,41%的相似度意味着,他们已经掌握了部分操作规律,正在构建行为预测模型。

他立即切断数据外流通道,关闭所有非必要接口。但一个念头随之浮现:既然对方在学他,那为什么不教他们学错?

他在“whispers”计划文档中新增一条指令:

【在低活跃度副本中,由“夜莺”故意暴露一次错误走位:在狭窄通道内使用范围技能,导致队友被击退。同步录制语音指令:“压前,别散”,制造“指挥失误”假象。诱导对方脚本记录该行为,用于其模型训练。】

误导,从源头开始。

他最后检查了一遍所有部署:心理分化计划已设定倒计时,模拟训练模型完成构建,监听网络全面升级。所有环节闭环,只待时间发酵。

终端屏幕暗下,训练室重归寂静。

风扇仍在低频震动,背包中的碎片微光未散,闪烁频率比先前更快了一分。

沈逸伸手,将一枚冷却贴片按在终端散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