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悦深吸一口气,开始执行指令。她将报告设为最高保密等级,仅限当前终端读取,随后启动数据溯源程序。系统开始扫描近三个月内的异常登录记录、跨服传输日志、以及所有涉及“绑定验证”的后台操作。
进度条缓慢推进,每跳出一条可疑数据,都会触发一次自动比对。几分钟后,屏幕上突然跳出一组重复出现的IP伪装序列,其行为模式与当年维度裂隙事件中的入侵路径高度相似。
“找到了?”林悦问。
“接近了。”沈逸说,“但这只是中转站。真正的控制端还在更深层。”
林悦正要继续追查,主控台忽然震动了一下。隔离终端的本地存储区自动弹出一份隐藏文件,命名格式与其他日志完全不同。
她点开一看,是一段极短的操作回放——正是刚才那名受影响队员在被干扰状态下输入“坐标E-7”之前的三秒钟画面。他的手指在键盘上方微微颤抖,眼神涣散,但在某个瞬间,瞳孔收缩了一下,像是短暂恢复了意识。
“他在挣扎。”林悦说。
“所以他留下了痕迹。”沈逸说,“不是被动输入,是反抗时的微小偏差。”
林悦放大画面帧率,逐毫秒分析手指移动轨迹。在第二秒末,队员的左手小指曾轻微抽动,碰到了F12键——那是系统默认的紧急记录触发键。
“他想留下线索。”她立刻调取那一刻的环境数据,果然捕获到一段未发送的本地缓存:三个数字,一个符号,两个字母。
“7-Ω-E。”
“这不是坐标。”沈逸说,“是编号。实验批次。”
林悦看向他:“你是说,他们给每一次清除行动都打了标签?”
“而且用的是内部代号。”沈逸的声音冷了下来,“这说明,整个计划有组织、有流程,甚至……有验收标准。”
房间里的气氛再次凝固。原来那些无声无息消失的玩家,不过是被标记、测试、淘汰的样本。
林悦关闭了所有外部显示窗口,只留下最核心的数据流界面。她转头看向主控台前那个始终未动的身影。
“接下来怎么办?”
沈逸抬起眼,镜片反射着屏幕冷光。他的手指轻轻敲在桌面上,节奏稳定,像在计算某种延迟。
“他们用我的过去造武器……”他说,“那就让我亲手拆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