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钟后,结果浮现。一张三维热力图缓缓旋转,标记出七个高频失败节点。最醒目的一个出现在第二阶段支援衔接中——当主控台发出撤离指令时,平均有1.2秒的延迟才被全员响应,而这期间,三人中有两人会本能地回头确认队友位置。
“这个动作要命。”陈宇盯着数据,“实战中,那一秒足够敌人调整火力覆盖范围。”
“但它没法取消。”林悦低声说,“那是信任的表现。谁都不想丢下任何人。”
“我不是要取消它。”沈逸关闭模拟界面,“我是要让这个动作变得不可预测。比如,有时候回头,有时候直接撤;有时候由辅助发起信号,有时候由侦察员反向引导。打破固定节奏,才能让对手无法预判。”
陈宇盯着他看了几秒:“你打算怎么训练这种不确定性?总不能靠临场发挥吧。”
“靠设计。”沈逸调出一份新的任务框架草案,“接下来的演练不再设定标准流程。我会随机插入干扰指令,比如假命令、错位信号、甚至是反向战术提示。你们必须在无法判断真伪的情况下做出选择。”
林悦有些不安:“万一真的传错了关键指令呢?”
“那就让它错一次。”沈逸平静地说,“只有经历过失控,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掌控。”
三人陷入短暂沉默。数据仍在后台流转,屏幕上的雷达图微微颤动,仿佛某种隐秘的脉搏。
林悦终于开口:“你觉得我们现在最大的短板是什么?”
沈逸没有立刻回答。他重新调出三项核心指标的长期走势:战术指令响应一致性、危机决策同步率、多线程任务分配效率。三条曲线在近期交汇于一个低谷区间。
“我们太依赖‘正确’了。”他说,“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是对的,但现在,对的方式太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正确’,结果就是整体节奏被打散。”
小主,
陈宇点头:“所以你要让我们学会,在不知道答案的情况下行动。”
“没错。”沈逸手指轻点桌面,“真正的实力,不是执行完美计划的能力,而是在计划崩坏时,仍能保持方向一致。”
林悦深吸一口气:“那我需要调整通讯协议,增加模糊信号识别模块,还要设置非对称频段响应机制……工作量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