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立即切换视角,手动标记威胁区域。己方支援单位赶到,勉强守住防线。
“小舟,你的走位延迟了0.7秒。”沈逸调出轨迹回放,“不是判断错误,是反应跟不上意识。”
小舟盯着画面,额头冒汗:“我知道该往哪走,但手没跟上。”
“肌肉记忆还没形成。”沈逸关闭回放,“接下来每场模拟结束后,加练五分钟高频操作模块。”
中午十二点,第一轮复盘结束。三人摘下设备,短暂休整。
林悦靠在椅背上,揉了揉手腕。小舟喝了一口水,盯着墙上贴满的战术卡片。
“以前打比赛,最多一天两场。”小舟说,“现在上午就打了三轮,对手还不重样。”
“以前是应付单一风格。”沈逸打开系统记录,“现在要应对所有可能。你们刚才有三次配合误差,都在转折节点。现在复盘,立刻修正。”
他启动策略空间,将关键帧逐一拆解。灯光映在他镜片上,冷光闪烁。
下午两点,第三轮游击型对抗结束。三人额头冒汗,手指发酸。
“今天就到这里吧?”小舟试探地问。
“不行。”沈逸调出系统记录,“你们刚才有三次配合误差,都在转折节点。现在复盘,立刻修正。”
他打开策略空间,将关键帧逐一拆解。灯光映在他镜片上,冷光闪烁。
窗外天色渐暗,训练室依旧亮如白昼。
第三次复盘完成时,已是晚上六点。沈逸重新设定AI难度系数,将下一场比赛的节奏提升15%。
“再来一场。”他说。
林悦没有反对,默默戴上头盔。小舟活动了下手腕,也接入系统。
地图载入,敌方采用混合打法——前期快攻压制,中期转为控场消耗。
开局三十秒,林悦的技能衔接出现卡顿。沈逸立刻察觉,语音指令同步下达:“换备用技能链,跳过冷却段。”
她迅速调整,成功维持输出节奏。
七分钟时,小舟的走位再次失误,被敌方远程单位锁定。沈逸在最后一秒触发干扰装置,替他挡下致命一击。
“别慌。”沈逸说,“记住,系统会提示最优解,但执行靠你自己。”
战斗持续到第十一分钟,己方完成逆转,推平对方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