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封赏之争 暗流汹涌

宣政殿内,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在了谢景宸身上。面对如此严重的指控,他却依旧神色镇定,没有丝毫慌乱。他缓缓出列,走到大殿中央,向御座躬身行礼,声音清朗而坦然,没有丝毫畏惧:“陛下,胡御史所言,纯属臆测与谣言,并无半分事实依据!”

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地扫过胡文斌,语气坚定:“黑水峪地穴洞口打开之时,确有震动与黑烟,那是因为火罗教教徒砸碎了装有腐蚀性药剂的陶罐,导致岩壁坍塌所致,所谓‘异象’不过是自然现象,并非什么神秘之事。臣率先进入地穴,并非贪图私利,而是为了探查其中是否有危险,确保后续将士的安全。地穴之内,确为一处废弃的前朝祭坛,规模宏大,因年代久远,早已荒废不堪,遍地尘埃与碎石,并无任何有价值之物,更无胡御史所言的‘星陨珏’。”

“至于所谓的‘幽光’,”谢景宸继续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不过是地穴顶部的裂隙透入的天光,经过多年积累的尘埃折射后形成的光影效果,并非什么神秘之光。臣袖袍沾染粉尘,更是寻常之事,地穴之中遍地尘埃,进入其中探查,岂能不沾染?胡御史仅凭几名兵士的私下传言与毫无根据的猜测,便敢在朝堂之上构陷功臣,污臣隐匿国器,居心何在?”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厉起来,直指胡文斌:“臣怀疑,胡御史此举,并非真心为了朝廷法度,而是受了何人指使,欲行那党同伐异、构陷忠良之举!不知胡御史能否告知陛下与诸位同僚,你口中的‘密报’,究竟来自何处?那些所谓的‘兵士’,又姓甚名谁?还请胡御史拿出确凿的证据,否则,便是滥用御史风闻奏事之权,恶意中伤朝廷功臣!”

最后一句,字字铿锵,毫不客气地反击回去,将压力转移到了胡文斌身上。

胡文斌显然没料到谢景宸会如此镇定,并且反击得如此犀利。他本就是受人指使,所谓的“密报”与“兵士传言”,不过是李弘一派编造出来的谎言,哪里有什么确凿的证据?被谢景宸这么一问,他顿时语塞,脸色涨得通红,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我……我……那些兵士皆是匿名举报,臣……臣不便透露其姓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匿名举报?”谢景宸冷笑一声,“仅凭匿名举报的传言,便敢在朝堂之上指控一名有功之臣私藏国器,这便是御史台的行事之道?若人人皆可如此,仅凭谣言便能构陷他人,朝廷法度何在?忠臣良将又何以自安?”

“够了!”就在这时,皇帝终于开口,打断了这场越演越烈的争执。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让喧闹的宣政殿安静下来。

皇帝深邃的目光在谢景宸和胡文斌身上来回停留了片刻,无人能窥知其内心的真实想法。他沉默了良久,才缓缓开口:“黑水峪地穴之事,王爱卿的奏报与谢景宸所言并无二致,朕早已知晓。那地穴确实是前朝废弃祭坛,并无异常。此事关乎前朝秘辛,不宜大肆张扬,以免引起民间恐慌。既已探查无误,便就此作罢,无需再议。”

他一句话,便暂时压下了关于地穴的争议,没有追究谢景宸的责任,也没有责备胡文斌,看似和稀泥,实则是对这件事做出了定论——谢景宸并无过错。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皇帝并未完全相信任何一方,只是将此事暂时搁置,其中的疑虑,恐怕并未完全消除。

胡文斌见皇帝没有追究自己的责任,心中松了一口气,却也有些失望,只能躬身退到一旁,不敢再多言。他知道,此次构陷未能成功,李弘必然不会善罢甘休,后续还会有更多的手段。

“至于谢景宸之功,”皇帝再次开口,目光落在谢景宸身上,语气平和,“擅离禁足之地的过错,已然功过相抵。然,其在西征途中献策破敌,挫败西域联军夺取星陨珏的阴谋,稳定西境局势,功亦不可没。朕思来想去,便赏你擢升为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正六品,赐金牌一面,可随时入宫陈情,无需通传。”

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这个职位不算很高,属于中层官员,但关键在于,它是六部实权机构中的职位,负责掌管全国兵器、甲胄、弹药的制造、储存与发放,是兵部的核心部门之一。谢景宸进入兵部,便意味着他正式踏入了朝廷的权力核心圈,拥有了参与朝政的正式身份。而那枚“随时入宫陈情”的金牌,更是莫大的信任和恩宠,意味着他拥有了直达天庭的特权,无需经过层层通传,便可直接面见皇帝,这是许多高官都梦寐以求的待遇。

皇帝的这个封赏,可谓匠心独运,充满了制衡之道。既没有给予谢景宸过高的、引人嫉恨的爵位,避免他成为众矢之的,又给予了他实权和皇帝的亲近,让他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各方势力的打压,同时也平衡了朝堂之上的各方势力,彰显了皇恩浩荡。

“臣,谢主隆恩!”谢景宸深深叩拜,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激。他知道,在当前的形势下,这已是他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皇帝既肯定了他的功劳,又没有过分抬高他,让他得以在朝堂之上站稳脚跟,同时也为他提供了应对李弘打压的筹码。

退朝之后,谢景宸手持皇帝赐予的金牌,走出宣政殿。阳光洒在他身上,暖洋洋的,却驱不散他眉宇间的凝重。他回头望了一眼巍峨的宫殿,心中清楚,李弘的攻势绝不会就此停止。那关于地穴的指控,虽被皇帝暂时压下,却像一颗种子,已然埋在了一些人的心中,随时可能再次发芽。而真正的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

他没有立刻返回侯府,而是沿着宫墙缓步前行,思绪万千。进入兵部之后,他将面临新的挑战,兵部之中,李弘的势力盘根错节,他这个新上任的郎中,必然会受到诸多刁难和排挤。而那枚金牌,既是机遇,也是危险。它让他能够直达天庭,却也可能让他成为更多人眼中的眼中钉、肉中刺。

“谢世子,请留步!”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

谢景宸回头,只见五皇子李谦快步追了上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谢世子,恭喜你得陛下赏识,擢升兵部郎中。”

“多谢五殿下。”谢景宸躬身行礼,语气平和。他与李谦在西征途中并肩作战,彼此之间有一定的信任,但在这复杂的朝堂之上,他也不敢完全放松警惕。

“陛下此次封赏,看似寻常,实则蕴含深意。”李谦走到他身边,压低声音道,“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一职,虽品级不高,却关乎国之利器,是实权所在。而那枚金牌,更是陛下对你的信任。谢世子日后在朝堂之上,行事需更加谨慎,李弘殿下绝不会善罢甘休,定会暗中使绊子。若有需要,可随时与我联系。”

谢景宸心中一动,明白李谦是在向他示好。李谦虽是皇子,却母族不显,在朝中势力薄弱,一直被李弘打压。此次西征,他与谢景宸合作愉快,显然是想与谢景宸结盟,共同对抗李弘。

“多谢五殿下提醒,景宸铭记在心。”谢景宸诚恳地说道,“日后若有需要,还请五殿下多多关照。”

两人相视一笑,心照不宣。一场新的联盟,在无形之中悄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