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如影随形

梁山伯更是浑身不自在。

他本就拙于言辞,在马文才的光环和无形压力下,更是显得木讷局促,往往只能附和地点头,完全插不上话。

他看着马文才与祝英台相谈甚欢,心中莫名生出一丝涩然和自卑。

行至一个卖木雕的摊子前,祝英台看到一个憨态可掬的小木狗,觉得十分有趣,拿起来对梁山伯笑道:“梁兄你看,像不像你上次摔跤的样……”

她话未说完,马文才已拿起旁边一个更精巧的奔马木雕,递到祝英台眼前,恰好挡住了她看向梁山伯的视线:“祝兄看这个,刀法遒劲,动态十足,更显匠心了。”

祝英台的注意力果然被吸引过去:“咦?这个马雕得真好!”

梁山伯那句未出口的“不像”噎在喉咙里,看着眼前讨论着木雕的两人,默默低下了头。

一整日下来,马文才就如同一个最恪尽职守的屏障,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他脸上始终带着温和的笑意,语气从容不迫,却像一堵无形的墙,牢牢地横亘在祝英台和梁山伯之间。

直到日落西山,三人返回书院。

祝英台逛得尽兴,虽觉今日马文才似乎格外“健谈”和“亲近”。

但也只当是他休沐日心情好。

梁山伯则觉得疲惫又压抑,仿佛打了一场无声的仗。

祝英台犹自沉浸在集市的余兴中,步履轻快,偶尔还比划着说起方才见过的趣物。

银心跟在她身后,暗暗松了口气,庆幸今日有惊无险。

马文才与她并肩而行,脸上依旧维持着温和的浅笑,应对自如。

只有他自己知道,这看似从容的姿态下,心神耗费何等巨大。

他必须全神贯注,像布防战场一般,预判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可能转向梁山伯的动作,然后用看似无意的话语或举动精准拦截。

一整日下来,竟比策论考课更令人疲惫。

梁山伯则沉默地跟在稍后一步的位置,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他看着前方言笑晏晏的两人,只觉得那月白的身影与洒脱的“祝兄弟”之间,仿佛有一道无形的屏障,将他隔绝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