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点小事,还难不倒他。
“观砚。”他开口,声音平稳得听不出一丝波澜,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属下在。”
“去准备下。”
******
数日后,一支小小的队伍离开了尼山书院,前往杭州“游学”。
此行由马文才牵头,以“观摩钱塘人文,探访吴越遗迹”为名,顺利得到了陈子俊山长的允准。
同行者除了马文才、祝英台、梁山伯这看似固定的组合外,还有好热闹的王蓝田、荀巨伯等五六名学子。
一路上,马文才并未显露出任何急切之色,反而真的领着众人参观了几个着名的碑林古迹,与当地学子交流学问,一切看起来都像一次再正常不过的游学活动。
祝英台与梁山伯起初也沉浸在这难得的出行与新奇的见闻中,暂时放下了书院里的拘束。
然而,抵达杭州城的第二日傍晚,马文才却看似随意地提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既至杭州,这十里湖光、风月之盛,亦可略观一二,方不负此行。”
他语气平淡,仿佛只是提议去观赏一处再普通不过的景致。
王蓝田等人立刻心领神会,兴奋起来,纷纷附和。
祝英台和梁山伯却瞬间变了脸色。
“文才兄,此举恐怕不妥!”
梁山伯率先反对,眉头紧锁,“书院规矩,学子不得狎妓饮酒,更何况我等是来游学,岂可涉足那等……那等烟花之地?”
他脸皮薄,说到后面已是有些窘迫。
祝英台更是心生抗拒,她女扮男装,混迹男子书院已是万般小心,岂能去那等污秽之地?
她立刻道:“山伯兄所言极是!我等学子,当以学业为重,岂能流连于秦楼楚馆?传出去岂不坏了书院清誉!”
王蓝田闻言,嗤笑一声,斜眼看着祝英台,语带讥讽:“哟,祝贤弟这是怎么了?莫非是胆子小,不敢去?还是说……根本就不是个男子,所以怕了?”
他本是随口一句挤兑,却恰恰戳中了祝英台最敏感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