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则发挥他的耐心,帮着登记灾民信息,安抚民众情绪,口中不时引用圣贤之言。
鼓励大家守望相助,共渡难关,虽有些迂阔,却也是一片赤诚。
荀巨伯力气大,忙着帮官兵清理道路,搬运倒塌的房梁,救助被压在下面的人。
忙得满头大汗,呵出的白气氤氲了他豪迈的面容。
“老人家,喝口热粥暖暖身子。”
祝英台将一碗粥递给一位冻得嘴唇发紫的老翁,目光满是同情。
老翁颤巍巍接过,连声道谢:“多谢公子……多谢……这鬼天气,真是要了老命喽……”
一旁正在记录名册的梁山伯温声道:“老丈勿忧,朝廷与书院定会设法救济。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荀巨伯刚扛完一根木头,插嘴道:“山伯,你就别念了,赶紧来搭把手,这边棚子要塌了!”
忙碌间歇,祝英台站在雪地里,望着眼前惨状,心中沉重。
她自幼锦衣玉食,何曾真正见过这等民间疾苦?
此刻方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并非虚言。
她下意识地拢了拢身上昂贵的披风,第一次对自身的优渥生出一种近乎羞愧的感觉。
她看向不远处正费力地试图用一根木棍撬起一块塌陷墙板的梁山伯。
他冻得手指通红,动作笨拙却无比认真,额角甚至渗出细汗。
祝英台心中一动,走过去,递给他一方干净的帕子:“山伯兄,擦擦汗,歇一会儿吧。”
梁山伯抬头,看到祝英台被寒风吹得泛红的脸颊和清澈关切的眼神,心头一暖,接过帕子,憨厚一笑:“我不累。能帮到人,心里踏实。”
然而,现实的残酷很快显露。
他们发现一处几乎被雪完全掩埋的窝棚,里面传来微弱的婴儿啼哭。
梁山伯和荀巨伯立刻徒手刨雪,祝英台在一旁焦急等待。
好不容易挖开,却见棚内一对母子早已冻僵,唯有母亲怀中那个尚在襁褓的婴儿,因着母亲最后一点体温,还有一丝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