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鱼书传幽意 静水待风云

他踱步到窗边,望着西厢的方向,眼神深邃,。

“让他打听,让他接触。甚至……可以让他‘偶然’听到一些,关于某些隐秘路径‘相对安全’的说法。”

观砚心领神会:“是,小的明白。会安排妥当,绝不留下痕迹。”

马文才微微颔首,目光掠过庭院中蒸腾的暑气。

仿佛已穿透重重屋舍,看到了那颗正在绝望与冲动间剧烈摇摆的心。

“留意着,若有任何试图送往祝府的书信……确保它能顺利到达该看的人手中。”

他要的,就是这份“孤注一掷”的冲动,以及随之而来的,对现实残酷的深刻认知。

数日后,一封没有落款的信,经由一个“偶然”在祝府后门与银心擦肩而过的“小贩”,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银心的手中。

银心捏着那封薄薄的信,心跳如鼓。

她认得那字迹,是梁公子的。

趁着夜深人静,她战战兢兢地将信交给了祝英台。

祝英台在灯下展开信笺。

信上的字迹有些潦草,透着急切与挣扎,反复诉说着思念之苦、前途之困。

字里行间充满了“若有一线生机,愿倾力一试”的暗示。

以及“恐误卿卿”的深深忧虑。

烛火跳跃,映着祝英台变幻不定的神色。

她的指尖抚过那些熟悉的字迹,心湖中被强行压下的波澜再次汹涌而起。

一丝微弱的、被这不顾一切的倾诉所点燃的火苗,在她死寂的心田中摇曳。

他竟……还未放弃?

这份情意,沉重得让她喘不过气,却又像黑暗中的一点萤火,诱人靠近。

而在尼山书院,马文才收到观砚的禀报,信已送达。

他立于窗前,夜色中的书院一片宁静,唯有虫鸣唧唧。

他端起一杯清茶,缓缓啜饮,眼神平静无波,仿佛只是在欣赏这再寻常不过的夏夜。

鱼书已传幽意,静待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