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载物资的搜寻队凯旋而归,如同久旱逢甘霖,彻底驱散了笼罩在“晨曦”基地上空的绝望阴霾。仓库里再次堆满了食物和药品,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喜悦和对未来真切的希望。原本因资源短缺而隐隐浮动的躁动与不安,瞬间被一种更加牢固的凝聚力所取代。
苏冉有条不紊地主持着物资的分配和入库工作,确保公平,并预留出足够的储备以应对不时之需。基地的运转重新回到了正轨,甚至因为这次成功的远行和充足的物资,士气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在这片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的氛围中,观察员李瑾却显得格外沉默。
她依旧履行着她的职责,每日巡查、记录,但她的目光不再仅仅是冰冷的审视和客观的数据收集。她更多地停留在那些因为分到食物而露出真心笑容的孩童脸上,停留在那些互相搀扶着领取药品的老人身上,停留在那些虽然疲惫却眼神明亮的守卫身上。
她看到了苏冉如何在物资极度匮乏时,依然坚持着那套看似迂腐的“光明法则”,努力维持着基本的公平与秩序。
她看到了林默如何以绝对的力量威慑敌人,却又在能够轻易杀戮时选择了克制,只为守护队伍和物资平安归来。
她更看到了这个由不同来历、不同背景的幸存者组成的群体,如何在绝境中彼此支撑,如何因为共同的规则和微弱的希望而凝聚在一起。
这一切,与她所接受的科学院的训练、与希望堡高层那份充斥着“威胁评估”、“可控性”、“战略价值”的冰冷报告,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反差。
她坐在自己的工作台前,看着平板上自己以往提交的那些充满了专业术语和风险评估的日志,第一次感到了某种……不适。
那些报告,将活生生的人,尤其是林默和苏冉,简化成了一个个数据点和风险因子。它们忽略了这里正在艰难萌发的人性光辉,忽略了那种在末世中显得如此奢侈的、关于“家园”和“共同体”的信念。
李瑾想起了林默带回物资那天,他站在人群中,虽然依旧沉默,但周身那股生人勿近的冰冷气息似乎融化了些许。他看向苏冉时,那眼神深处一闪而过的、连他自己可能都未察觉的依赖与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