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沾湿了院角的桂树,风里裹着丝丝凉意。陆野推开窗,石榴树的叶子已染上浅黄,连蝉鸣都弱了几分——处暑到了。
暖宝穿着薄针织衫跑进来,手里攥着个青瓷碗:“爸爸!奶奶煮了酸梅汤!她说处暑要喝酸梅汤,润嗓子!”她舔了舔碗沿,“酸酸甜甜的,比夏天的冰棍儿还舒服!”
陆奶奶系着月白围裙从厨房探出头,案板上摆着刚削好的梨:“处暑处暑,暑气渐消。这酸梅汤是用去年晒的乌梅,加山楂、陈皮熬的,你太姥姥以前处暑,总说‘酸梅汤灌饱,秋天不干燥’。”她擦了擦手,“来,帮奶奶剥梨,咱们做冰糖炖梨。”
“奶奶,处暑为什么要吃梨?”暖宝剥着梨皮,“梨是凉性的,秋天吃会不会太凉?”
“傻孩子,”陆奶奶笑着刮她鼻尖,“处暑是‘热转凉’的节点,这时候吃梨能润肺生津。你太姥姥说‘处暑吃梨,秋天不咳’,你这小嗓子,吃了准保不哑。”
处暑·寻俗
午后的阳光不再灼人,陆野带着暖宝去村头老井边打酸梅汤。井台边的青石板上,王阿婆正晒着萝卜干:“野子,处暑喝酸梅汤,败火!我家那口子,每年这时候都要喝三大碗。”她舀起勺酸梅汤,“你奶奶熬的汤,酸得透亮,甜得自然,比买的强多了。”
“谢谢阿婆!”暖宝接过碗,“我们奶奶说,酸梅汤里要放桂花,才香!”
“对喽!”王阿婆笑,“你太姥姥以前熬汤,总把干桂花撒在汤面,说‘桂香入汤,秋意更浓’。”
路过河边,暖宝指着芦苇丛:“奶奶,那里有野鸭子!”
“处暑前后,候鸟南飞,”陆野解释,“老辈人说‘处暑雁南飞,秋意日渐浓’。你太姥姥以前处暑,总要带我来河边,说‘看雁阵,知秋深’。”
炖梨·承艺
厨房里,砂锅里的酸梅汤咕嘟冒泡,酸香混着陈皮的苦香,直往人鼻尖钻。陆奶奶将梨去皮切块:“梨要选雪梨,汁水多,炖出来甜。你太姥姥炖梨,总说‘梨要炖透,润到骨头里’。”
暖宝搬来小凳子,站在灶台前学递梨块:“奶奶,我也要炖!”
“小馋猫,”陆奶奶把梨块递给她,“要轻拿轻放,别碰碎了。”
叶知秋端来冰糖:“按比例,五斤梨配二斤糖。你奶奶说,冰糖要选老冰糖,甜得醇,和梨味儿最搭。”她搅动着锅,“老辈人说‘冰糖炖梨,秋天不燥’,比喝润喉糖浆管用。”
陆野负责守火:“火要小,慢慢炖,梨肉才会软。”他盯着锅,“你太姥姥炖梨,总说‘慢工出好汤,急不得’。”
麦芒摇摇晃晃过来,扒着灶台:“梨......甜!”
“小宝贝不能吃太烫,”暖宝捏了小块梨吹凉,“等你长大,姐姐给你留最大的!”
放灯·闲趣
傍晚,陆野带着全家去河边放河灯。竹篾扎的灯盏里,点着小蜡烛,映得水面波光粼粼。
“奶奶,为什么要放河灯?”暖宝蹲在岸边,看灯盏随波漂流,“是给河神送礼物吗?”
“傻孩子,”陆奶奶摸她发顶,“处暑放河灯,是送暑气。你太姥姥以前处暑,总说‘灯随水流,暑随灯走’,把夏天的热乎气儿都送走,秋天就凉快了。”
陆野划着小船,把灯盏轻轻放进河心:“看,灯儿像星星,落进水里了。”
暖宝拍着手笑:“星星掉进水里啦!弟弟快看!”
麦芒也趴在岸边,小手指着灯盏:“灯......游!”
“弟弟的灯在游泳呢!”暖宝捏着他的小手,“再放一盏,给它作伴!”
祭祖·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