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建模!仿真!”王强扔掉铅笔,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重点模拟极限冲击下,毛细孔的孔径、阻尼油的粘稠度对缓冲响应速度和密封面贴合度的影响!我要最精确的数据!精度,还是精度!这缓冲机制的成败,就在这微米之间!”
车间里低迷的气氛瞬间被点燃!新的希望如同火种,驱散了失败的阴霾。技术团队再次扑向各自的岗位,键盘敲击声、模拟软件运行的嗡鸣声再次响起,比之前更加急促,更加充满挑战的激情。王强站在图纸前,如同屹立在惊涛骇浪中的礁石,用他淬火般的意志和不竭的智慧,为团队锚定了突破的方向!
矿务局局长办公室。
王磊站在窗前,夕阳的金辉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他刚刚放下红色保密电话,陈国华沉稳的声音似乎还在耳边回响:“…林文斌心理防线已彻底崩溃,正在交代,涉及层面可能很高。王强同志提供的关键线索和那份流水账,是撕开铁幕的第一刀!矿务局,功不可没!”
王磊脸上没有太多喜悦,只有一种深沉的凝重。风暴的核心正在转移,更深、更凶险的漩涡已经形成。他转过身,目光落在办公桌上并排放着的两份文件上。
一份是技术小组刚刚送来的、还带着油墨香味的《新型动态补偿密封结构设计方案及仿真初报》。封面上,王强那力透纸背的签名和“精度即生命”的附注,彰显着技术团队淬火而生的坚韧与突破。
另一份,则是省纪委“清源”专案组通过保密渠道同步传送过来的、关于林文斌初步交代内容的摘要。那些触目惊心的利益链条和若隐若现的更高层阴影,如同盘踞在体制深处的毒瘤。
王磊的手指,缓缓拂过技术方案上精密的结构图,又重重按在专案组报告上那个被反复圈注的名字——林文斌。一边是矿务局浴火重生、向技术巅峰攀登的勃勃生机;一边是深水之下,腐败积弊试图反扑的垂死挣扎。
他走到办公桌前,拿起钢笔,在台历新的一页上,沉稳有力地写下:
“新刃淬火,其光灼灼;深水藏污,涤荡方休。”
窗外,矿务局大院的灯火次第亮起,与天边最后一抹晚霞交相辉映。车间里攻克技术难关的灯火,省纪委安全屋里彻夜审讯的灯火,还有这间办公室里运筹帷幄的灯火,共同照亮着这条淬火之路。矿务局这柄饱经磨砺的新刃,其锋芒已无可阻挡,正坚定不移地刺向那亟待涤荡的深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