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初见尹喜

“净乐国?”老者微微一笑,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晨光,“那是片好山水,只是近些年,气脉有些滞涩了。”

玄元心头又是一震。父王常说净乐国泰民安,可他八岁在贫民窟所见的饥寒,官吏的贪腐,何尝不是“气脉滞涩”?这老者足不出观,竟能洞悉千里之外的事,绝非凡人。他想起山神托梦时说的“明日有师寻汝”,膝盖一弯,对着老者跪了下去,额头抵着冰凉的青石板:“仙师明鉴!晚生此来,非为一己长生,是为求大道以济苍生。净乐有疾苦,天下有疾苦,玄元愚钝,愿拜仙师门下,求护佑万民之法!”

他的声音在谷地里回荡,带着少年人的赤诚,也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青石板的凉意透过额头传来,让他更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一跪,不是对权贵的屈从,是对大道的臣服;不是对迷茫的逃避,是对信念的坚守。

老者抚琴的手停了下来。他望着跪在地上的少年,看着他道袍上被荆棘勾出的破洞,看着他因连日赶路而干裂的嘴唇,看着他即使跪着,脊背也挺得笔直的模样,忽然想起多年前,自己在函谷关初见老子时的情景——那时他也是这样,弃了关令的官职,跪在尘土里,求一句“道可道,非常道”。

“你可知求道之苦?”老者缓缓开口,琴音般的声音里添了几分厚重,“山路崎岖,非锦衣玉食可比;打坐清修,无笙歌燕舞可伴;将来若要证道,更要舍亲断俗,历百劫千难,你怕吗?”

“不怕。”玄元抬头,目光清澈如洗,映着老者的身影,“玄元自幼见惯疾苦,知世间最难的,不是山路崎岖,是百姓无依;不是清修寂寞,是心无归处。若能求得分毫大道,护一人安宁,便抵得过千般苦,万般难。”

老者看着他眼里的光,那光不是少年人的冲动,是历经思索后的坚定,像埋在石缝里的种子,哪怕只有一点土,也要生根发芽。他忽然抬手,对着观门方向轻挥了一下。两扇厚重的木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露出里面的庭院——青砖铺地,几株古柏郁郁葱葱,香炉里飘着袅袅的青烟,与谷中的晨雾融为一体。

小主,

“起来吧。”老者站起身,灰布道袍在晨光里轻轻飘动,“贫道尹喜,在此结庐修行。你既求道心诚,便先随我入观,做些洒扫的活计。至于是否能入我门下,还要看你往后的造化。”

玄元心头巨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尹喜!他在《道德经》的注解里见过这个名字——当年老子西出函谷关,正是这位尹喜关令执弟子礼相迎,求得了《道德经》五千言,后弃官修道,成了道家南宗的始祖。原来山神说的“仙师”,竟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