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烟火巷陌藏温情,凡人守望暖尘寰

一周后,邻里桌旁边又多了几张小马扎,越来越多的老街坊来这儿坐。有人带来自家做的点心,有人帮忙照看小孩,有人帮独居的老人干杂活。李奶奶的腿脚好了不少,每天都能拄着拐杖去巷口,坐在邻里桌旁,和大家聊天,脸上的笑容从来没断过。

叶尘路过巷口时,李奶奶拉着他的手,递给他一块她亲手做的芝麻糕:“谢谢你,孩子。以前我总觉得一个人孤孤单单的,现在有这么多街坊帮我,我觉得像有了一大家人。这芝麻糕你尝尝,甜着呢!”

叶尘接过芝麻糕,咬了一口,甜香在嘴里散开——这是他们解决的第一个巷陌温情案例,也是独居老人被温暖包围的开始。

二、早餐铺的“香”:年迈的老夫妻,接力的老街坊

负责“老街坊守望”组的柳若雪、沈清薇和苏瑶,在菜市场旁的“老王早餐铺”找到了第二个目标。老王早餐铺开了三十年,专卖豆浆、油条和手擀面,是老街坊们早餐的“固定据点”。可最近,老街坊们发现,早餐铺的开门时间越来越晚,面条也不如以前筋道了——因为王爷爷的关节炎犯了,擀面条的手抖得厉害,和面、擀面都要花比以前多一倍的时间。

“王爷爷,您这手疼得厉害,就歇几天吧,我们去别的地方吃也行。”老街坊李大爷喝着豆浆,看着王爷爷颤抖的手,心疼地说。

王爷爷笑了笑,擦了擦额头的汗:“歇不得啊!你们都吃惯了我家的早餐,我要是歇了,你们去哪儿找这么香的豆浆?”旁边的王奶奶忙着炸油条,油溅到手上,起了个小水泡,她悄悄抹了抹,没让王爷爷看见。

柳若雪看着王奶奶手上的水泡,心里一酸:“王爷爷、王奶奶,你们这么累,老街坊们也心疼。我们帮你们想想办法,让老街坊们也来搭把手,好不好?比如有人帮你们和面,有人帮你们收桌子,这样你们就能轻松点。”

王爷爷摇了摇头:“不行不行,哪能麻烦大家?我们自己能行。”

沈清薇悄悄在早餐铺的面团上注入了一道仙力,面团突然泛起淡淡的金光,紧接着,面团上方浮现出一道光影——那是三十年前的老王早餐铺,年轻的王爷爷和王奶奶忙着招呼客人,老街坊们坐在桌边,有说有笑,有人帮着端豆浆,有人帮着收碗筷,像一家人一样。

“这、这是……”王爷爷瞪大了眼睛,手里的擀面杖差点掉在地上。

“王爷爷,您看,三十年前,老街坊们就帮您呢。”苏瑶笑着说,“现在您老了,该轮到我们帮您了。我们可以搞个‘早餐接力’,每天早上让老街坊们轮流来帮忙,有人和面,有人炸油条,有人收桌子,您和王奶奶就负责看着,指点指点,多轻松。”

这时,李大爷站起来:“我报名!我每天早上都来吃早餐,以后我提前半小时来,帮你们和面!”

“我也来!我帮你们收桌子、擦碗!”旁边的张阿姨也跟着说。

“还有我!我炸油条的手艺不错,王奶奶可以教我!”年轻的小周是刚搬来的住户,每天都来吃油条。

王爷爷看着热情的老街坊们,眼眶红了:“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王奶奶擦了擦眼泪,笑着说:“那我们就不客气啦!以后就麻烦大家了。”

接下来的几天,“早餐接力”正式开始。每天早上五点,李大爷就来帮王爷爷和面,他力气大,和面又快又匀;张阿姨帮着收桌子、擦碗,把店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小周跟着王奶奶学炸油条,没过几天,就炸得有模有样,金黄酥脆。王爷爷和王奶奶则坐在旁边,指点他们放多少盐、炸多久,偶尔帮着端豆浆,比以前轻松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瑶还用仙力帮王爷爷做了一个“省力擀面杖”——擀面杖里注入了仙力,王爷爷握着它擀面时,手不会那么累,擀出来的面条也更筋道。王爷爷用着新擀面杖,笑着说:“这擀面杖真好用,比我年轻时候的力气还大!”

一周后,老王早餐铺又恢复了以前的热闹。每天早上,店里坐满了老街坊,有人帮忙,有人聊天,豆浆的香气飘出老远,吸引着路过的人。王爷爷的关节炎好了不少,手不怎么抖了,他和王奶奶坐在桌边,看着忙碌的老街坊和热闹的店铺,脸上的笑容比以前更灿烂了。

有一天,李大爷帮着和面时,突然说:“王爷爷,等我退休了,就来你这儿帮忙,你教我擀面条,以后你要是想歇着,我就替你盯着铺子!”

王爷爷笑着点头:“好!等你学会了,这铺子就交给你,让老王早餐铺的香味,一直飘下去!”

柳若雪路过早餐铺时,王奶奶递给他一根刚炸好的油条:“姑娘,谢谢你。以前我和老王总担心铺子开不下去,现在有这么多街坊帮忙,我们放心了。你尝尝这油条,还是以前的味道!”

柳若雪接过油条,咬了一口,外酥里嫩,满是烟火香——这是他们解决的第二个巷陌温情案例,也是老街坊守望相助的开始。

三、文具店的“灯”:单亲的刘阿姨,暖心的小课堂

负责“单亲家庭支撑”组的吴莲、苏晴和叶婉清,在学校门口的“小太阳文具店”找到了第三个目标。小太阳文具店是刘阿姨开的,她丈夫几年前因意外去世,留下她和女儿倩倩相依为命。倩倩今年高三,学习压力大,刘阿姨为了多赚点钱给倩倩买辅导资料、补营养,每天凌晨三点就起床去批发市场备货,白天看店,晚上还要陪倩倩复习到深夜,累得眼睛里总是布满血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