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隐秘之光:墨家精神的延续(上)

每当季风看到《太乙九宫占》时,也会想起“扁鹊”先生,当初就是为了兑现对他的承诺才会前往稷下学宫探寻这《太乙九宫占》,没想到一别,如今天下已归秦,墨家弟子也成为新帝国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不知道何时才能再相见……还有苏代,是否还在坚持他的“天下大计”,还是早已看清现实,“识时务者为俊杰”,为秦国效犬马之劳……《太乙九宫占》被他翻来覆去的,依旧找不到一星半点“归墟”之谜的线索,连最后一件信物“句芒青藤”到底为何物都无法窥见一斑,每每这个时候,季风只觉得信息像星星点点的碎片一样劈头盖脸地向他砸来,他不得不走入深山密林中去透透气,试图甩开这些如影随形的“鬼魅”……

小主,

当此之时,他的心中便会涌起一股沉甸甸的责任感,仿佛整个世界的重量都压在了他的肩头。这责任感如同一座高山,巍峨而不可撼动,让他无法逃避,也不能退缩。

与此同时,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紧迫感在他内心深处蔓延。这种紧迫感像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不断地炙烤着他的灵魂,催促他尽快行动起来,去完成那看似遥不可及的使命……

素心则会带着伤势已基本痊愈、但腿脚依旧有些不便的石头,在山洞附近的林间采摘一些可以食用的野菜和野果,以及一些……具有疗伤、解毒或驱虫功效的草药。她的医术,在这段艰难的逃亡与隐居生活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锤炼与提升。她不仅能从那些看似普通的草木之中,辨认出其独特的药性与功效,更能巧妙地将它们搭配组合,制作出各种简易而有效的药散、药膏和汤剂。

她常常将采回来的草药,在山泉边仔细清洗干净,然后用石杵石臼捣烂,再用文火慢慢熬制。那袅袅升起的药香,与山林间清新的草木气息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令人心安的味道。

只是,咸阳“坑儒”的惨案,以及秦国对思想文化的残酷禁锢,给这些墨家弟子那颗饱经沧桑、坚守道义的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季风常常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山洞口,望着远处连绵起伏、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群山,眼神中充满了无尽的悲哀与……一种对华夏文脉未来命运的深深忧虑。

“季公子,今日……可有什么新的感悟?”每当夕阳西下,倦鸟归林,季风拖着略显疲惫的身体,从深山之中独自修行返回之时,素心总会迎上前去,递上一碗用山泉水熬煮的、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草药茶,柔声问道。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关切、理解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期盼。

季风接过那只用粗陶制成的茶碗,碗身尚带着素心指尖的余温。他将那带着淡淡苦涩却又回味甘甜的草药茶一饮而尽,感受着那股清凉甘冽的液体滋润着自己干渴的喉咙,也……抚慰着自己那颗因连日苦思冥想而有些焦躁不安的心。

他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还是……一无所获。这片山脉,太大了,也太……原始了。墨家先辈若真在此地留下过什么隐秘的据点或传承,恐怕……也早已被这无情的岁月和肆虐的风雨所侵蚀,难以辨认了。”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失落与疲惫。连日来的搜寻,如同大海捞针一般,让他渐渐感到有些……心灰意冷。他不知道,自己所坚持的这一切,是否……真的还有意义。

“季公子,不必过于心急。”素心轻轻为他擦去额上的汗珠,那细腻的布巾带着她身上特有的淡淡馨香,让季风的心神微微一荡。她柔声道,“《道德经》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凡事皆有其循序渐进的过程,非一蹴而就。只要我们坚持下去,用心去寻找,用心去感悟,总会有……守得云开见月明,水落石出,云开雾散的那一天。”

她的声音,如同山谷中的清泉,清澈而宁静,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魔力,总能在他最迷茫、最失落、最需要慰藉的时候,给予他最温柔、也最坚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