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各州,成立新英格兰联邦,首都设于纽约,置于大英帝国之保护与特别经济影响之下。” 贝尔福首相的脸色稍霁,这算是帝国对英国传统利益和前期损失的一种补偿。
“中西部及南部各州,成立美利坚联邦,首都暂定芝加哥。其需承担战争赔款,军备受到严格限制。”
“密西西比河以西,直至太平洋沿岸之全部领土,” 文履谦的声音在这里加重,“包括加利福尼亚、内华达、犹他、科罗拉多、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华盛顿、俄勒冈等州,成立扶桑王国,由中华帝国皇帝第四子柏继礼亲王出任国王!阿拉斯加、夏威夷群岛,正式划归中华帝国本土!”
小主,
这一决定如同惊雷,震得在场许多代表目瞪口呆。这意味着帝国直接或间接控制了整个北美西海岸以及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飞地,将太平洋变成了帝国的内湖。几个小国代表交换着眼神,心中凛然。
“二、为惩戒墨西哥共和国在战争初期之摇摆不定与首鼠两端,” 文履谦的目光扫过墨西哥代表苍白的面孔,“其需将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割让予新成立之扶桑王国。然,帝国念及其最终幡然悔悟,对美作战有功,特将原美国德克萨斯、路易斯安那、阿肯色、俄克拉荷马四州之领土,划归墨西哥,作为补偿!” 这一赏一罚,既立了威,也一定程度上安抚了墨西哥,还彻底搅乱了北美地缘格局,令新成立的美利坚联邦与墨西哥之间埋下长期纷争的种子。
“其三,奥匈帝国已然解体,其领土依据民族自决原则,重组为奥地利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匈牙利王国。南斯拉夫王国获得原奥属波斯尼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然南斯拉夫王国需将阿尔巴尼亚南部(北伊庇鲁斯)地区划归希腊王国。奥地利需承担相应战争赔款。”
“其四,意大利王国,撒丁岛、尼斯地区划归法兰西共和国,的里雅斯特及伊斯特拉半岛划归南斯拉夫王国,西西里岛成立独立的西西里共和国,置于帝国特殊经济与军事保护之下。意大利需承担战争赔款。”
“其五,罗马尼亚王国解体,分设特兰西瓦尼亚、摩尔达维亚、瓦拉几亚三国,永不得合并。其南部多布鲁贾地区,划归保加利亚王国。三国需承担战争赔款。”
对战败国本土的处置方案一经公布,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其严苛与彻底的程度,仍让在场所有代表感到了刺骨的寒意。帝国这是要一劳永逸地消除所有潜在的战略对手,其手段之决绝,布局之深远,令人心悸。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接下来,关于全球殖民地的再分配,才是真正引爆各国矛盾焦点的盛宴。大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更加微妙和紧张,贪婪、算计、警惕的目光在各国代表之间交错。
文履谦稍作停顿,待众人稍微消化了之前的冲击,才缓缓展开诏书的另一部分:
“其六,关于原德、美、奥、意、荷、比等战败国及附庸国之海外殖民地、保护领及势力范围,依据各联盟成员国在此战中之贡献与损失,重新划定归属。”
争夺的焦点首先集中在非洲。德国在非洲的遗产被迅速瓜分:德属西南非洲(纳米比亚)大部分划归英国,但关键的鲸湾港及周边一百公里海岸线,由中华帝国直接控制,作为帝国大西洋舰队的重要支点。德属东非(坦噶尼喀)由英国与葡萄牙瓜分,但帝国要求在基卢瓦设立永久海军基地。多哥划归英国,喀麦隆则由英国与西班牙分割。
对比属刚果的争夺尤为激烈。法国以其在战争中的巨大损失和西线牵制德军为由,要求获得整个资源丰富的比属刚果。这遭到了同样觊粟该地、且在非洲有传统利益的英国和葡萄牙的强烈反对,英国希望将其部分并入周边英国殖民地或国际共管,葡萄牙则希望获得刚果河口区域。
会议一度陷入僵局。法国为了打破僵局,不惜抛出重磅筹码,秘密向襄王柏凌川提出:法国愿意将马达加斯加岛的全部主权转让给中华帝国,并正式、永久性地承认帝国对波旁岛(留尼汪)、新喀里多尼亚、法属波利尼西亚等原法国在印度洋、太平洋上已被帝国占领或控制的殖民地的所有权,以换取帝国支持其获得整个比属刚果。
柏凌川将这一提议迅速反馈给核心层。文履谦、柏凌岳、柏凌峰等人经过紧急磋商,认为此举对帝国极为有利。马达加斯加是控制印度洋航路的战略要地,正式获得这些散布于两大洋的岛屿,将极大巩固帝国的海洋霸权,形成完整的基地链。而比属刚果深处非洲腹地,帝国直接占领管理成本过高,让给法国,既能换取实实在在的战略利益,又能加深法英在非洲的矛盾,符合帝国“分而治之”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