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同行的巴尔马克家族子弟阿尔达希尔低声说,"真正的财富不在金币里,而在知道哪里有金币。我们的祖先早在居鲁士时代就发现,控制信息比控制货物更重要。"他指着集市中央的测影仪,"那仪器不仅能看时间,还能通过日影长度推算商队的行进速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青林望着测影仪投下的影子,突然明白波斯帝国的扩张为何如此迅猛——他们用数学、天文学、语言学构建了一套精密的信息网络,让每个驿站、每口水井、每枚金币都成为数据节点。当其他文明还在依靠口耳相传传递信息时,波斯人已经在玩一场基于信息差的财富游戏。
尼罗河的农业算法
公元前497年的洪水季,青林随巴尔马克家族的船队沿尼罗河而下。当他站在船头看着泛滥的河水时,共振仪突然剧烈震颤,投射出的全息影像里,一群埃及祭司正在测量土地,他们用的绳索上标着均匀的刻度,而手中的纸莎草纸上,画着类似函数图像的曲线。
"这是'尼罗河密码'。"船队首领哈桑指着河岸的标尺,"每年洪水淹没的土地面积、土壤肥力、预计收成,都记在这些标尺上。"他让水手将一根刻满凹槽的木杆插入水中,"看,木杆露出七个凹槽,意味着今年的小麦收成会比去年多三成。"
青林发现那些凹槽的间距并非随意设置,而是遵循着特定的数学比例。当他用共振仪分析时,屏幕上立刻显示出一组农业数据:"洪水水位每上升1腕尺,可灌溉土地增加2300阿鲁拉(古埃及面积单位),大麦产量提高17%......"这些数据与现代卫星测量的结果误差不超过5%。
在孟菲斯的粮仓,他看到了更惊人的系统。每个粮仓的墙壁上都有一排陶管,管内装着不同年份的土壤样本,管口的标签用象形文字写着"第12年洪水,黏土含量35%"。当祭司将陶管中的土壤与新取的样本混合时,根据颜色变化就能预测来年的收成——这竟是公元前5世纪的土壤检测技术。
"巴尔马克家族从冈比西斯征服埃及后,就接管了这套系统。"哈桑打开粮仓地下的密室,里面整齐排列着数十个青铜罐,每个罐子上都刻着星象图,"这些是'种子银行',不同的种子对应不同的星象周期。当猎户座升到特定位置,就该播种亚麻;天狼星与太阳同现时,正好收割小麦。"
青林的共振仪显示,这些青铜罐的排列方式暗合北斗七星的方位,而罐内的种子经过量子扫描,发现都被进行过特殊处理——用尼罗河三角洲的淤泥包裹,能保存十年仍保持发芽能力。这种农业技术,即使在现代也属先进。
更让他震惊的是"税收算盘"。这是一个由22个青铜环组成的装置,每个环上刻着不同的税率,转动环就能计算出不同土地、不同作物的税额。当哈桑演示如何用它计算300阿鲁拉葡萄园的贡赋时,青林发现其运算速度竟不亚于17世纪的机械计算器。
"大流士国王说,"哈桑转动着青铜环,"控制尼罗河的洪水,就控制了埃及的粮食;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整个帝国的胃。"他指着远处正在测量土地的官员,"他们用的绳索上有结,每个结代表100腕尺,而这些结的间距,是我们巴尔马克家族用数学算出来的最优标准。"
青林望着尼罗河上穿梭的运粮船,突然理解了波斯帝国为何能维持庞大的军队和官僚体系——他们将农业生产转化为可计算的数据,用数学模型预测收成,用标准化工具测量土地,用种子银行抵御灾年。这种对农业资源的精准掌控,比任何军事征服都更能巩固统治。而巴尔马克家族,就是这套农业算法的操盘手。
波斯波利斯的终极账簿
公元前495年,青林作为巴尔马克家族的代表,参加波斯波利斯的新年庆典。当他走进金碧辉煌的阿帕达纳宫时,共振仪突然与宫殿的石柱产生强烈共鸣,整个大厅的浮雕在他眼中分解成无数数据节点——那些描绘各国使节朝贡的画面,其实是用浮雕密码写成的贸易总账。
"看这些米底人的服饰褶皱,"阿布长老指着西侧的浮雕,"每道褶皱代表100匹羊毛;那些埃塞俄比亚人捧着的黄金,每粒金珠对应10塔兰特的贡金。"他又指向天花板的藻井,"那里的星图标注着所有金矿的位置,只有在春分那天的正午,阳光才会照亮最富有的那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