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城下隧道

青林的牛津鞋踩碎查令十字街的煤渣时,便携终端的时空锚点终于锁定在1846年的伦敦。

浓雾像浸透了墨汁的棉絮压在泰晤士河上空,煤气灯的光晕在湿漉漉的鹅卵石路面上漾开,而终端的全息投影显示,脚下三米深的土层里,正有某种金属结构以0.2赫兹的频率微弱震颤——那不是工业革命时期的常见矿藏,光谱分析显示其含有的钕铁硼成分,是22世纪磁悬浮列车轨道的核心材料。

两天前,他在调试"工业遗产能量探测器"时被卷入时空乱流。

此刻这台巴掌大的仪器藏在维多利亚式马甲内侧,显示屏上跳动的三维模型揭示着惊人事实:伦敦城的地下排水系统改造工程中,混入了大量非天然金属构件,这些构件组成的网格状结构,与现代地铁网络的拓扑图存在73%的重合度。

"先生需要帮忙吗?"

一个穿粗布围裙的报童举着《泰晤士报》凑过来,报纸头版的版画印着个戴高帽的绅士,正指着张地下剖面图侃侃而谈。青林的探测器突然发出蜂鸣,屏幕上弹出文字:"查尔斯·皮尔逊,伦敦市律师,能量场异常源:其公文包内物品。"

跟着报童穿过七拐八绕的巷弄,最终在市政厅后巷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地铁之父。皮尔逊正蹲在煤堆旁,用黄铜圆规在羊皮纸上勾画,圆规的针尖闪烁着奇异的蓝光。当他抬头时,青林注意到他右眼戴着单片眼镜,镜片边缘蚀刻的螺旋纹路,与探测器记录的地下金属震颤频率完全同步。

"你对地下铁道感兴趣?"皮尔逊的手杖突然敲击地面三下,巷尾的铸铁井盖发出回应般的嗡鸣。他掀开公文包,里面并非图纸,而是个巴掌大的铜制模型——双层圆形隧道里,微型蒸汽机车正沿着轨道无声滑行,车轮与轨道接触的刹那,模型表面浮现出淡绿色的光晕。

青林的探测器剧烈震动起来。他认出这模型的轨道材质——那不是黄铜,而是掺了稀土元素的记忆合金,能在特定温度下自动修复形变。更令人心惊的是模型内部的齿轮,其齿形曲线完美符合21世纪的渐开线标准,转动时产生的能量场,竟能干扰周围的电子设备。

接下来的三个月,青林以"来自殖民地的工程爱好者"身份接近皮尔逊。他渐渐发现,这位律师的"地下铁路计划"远非史料记载的那般简单:

皮尔逊办公室保险柜里的"隧道剖面图",实则是套复杂的能量传导设计图。图中用红墨水标注的"通风井"位置,恰好与伦敦地下的天然磁矿脉重合,而标注的"轨道间距",精确到毫米级,与地球磁场的磁力线走向形成37度夹角——这是最利于电磁感应的角度;

他委托布伦瑞克铁厂锻造的"特殊铁轨",内部嵌着极细的铜丝,铜丝缠绕的匝数遵循斐波那契数列。当皮尔逊用马蹄形磁铁划过铁轨时,铜丝会产生持续8小时的感应电流,这比法拉第发明的电磁感应线圈早了整整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