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们在战场上拼杀,总想着有没有更厉害的武器,能更快攻破敌人的城池,或者在远距离就能伤到敌人。
有人想起了炼丹时用过的“伏火配方”,试着把它装在箭杆里,再点上火,往敌人的营寨射过去。
没想到这一试,效果出奇地好——带着火焰的箭飞到敌方阵营,不仅能烧着帐篷,还会发出噼啪的响声,吓得敌人慌作一团。
真正让火药在军事上“正式亮相”的,是公元904年的豫章之战。
当时,一支军队想攻破豫章城(也就是现在的南昌),可城墙又高又厚,士兵们一次次冲锋,都被城上的箭雨打了回来,伤亡惨重。指挥官急得团团转,这时候有人提议:“咱们不是有那种能着火的药吗?把它绑在箭上,射向城头的守军,说不定能打乱他们的阵脚。”
指挥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让人准备了几百支“火药箭”。等到再次攻城时,士兵们点燃火药箭的引线,朝着城头射去。
只见一道道火光划过天空,落在城头的守军中间。火药烧起来的时候,不仅有火焰,还有浓烟,守军从来没见过这种“奇怪的武器”,吓得纷纷躲避。
攻城的士兵趁机爬上城墙,很快就攻破了豫章城。
这一战之后,火药在军事上的用处被越来越多人看重。大家开始琢磨怎么改进火药,让它的威力更大,用法更多。
有人把火药装在陶罐里,留个小口,点上火之后,陶罐会因为里面的气体膨胀而爆炸,碎片能伤到周围的敌人,这就是最早的“炸药罐”;还有人把火药和石子、铁片混合在一起,装在竹筒里,点燃后能把这些硬物射出去,射程比弓箭还远,这就是早期的“火枪”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