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希望学得天下知识,而徐庶则志在成为天下闻名的游侠。

分道扬镳后,两人多年未见。

如今在中山郡重逢,实属幸事。

郭嘉建议徐庶拜访当地的学者如伯喈、子干先生。

当徐庶问及郭嘉的境况时,郭嘉坦言自己乃山野闲人,习惯自由自在,对官场束缚感到不适,目前并未出仕。

这令徐庶颇为震惊,但他理解并尊重郭嘉的选择。

故友重逢,两人畅饮至日沉西山,然后各自离去。

临别前,徐庶讨要了郭嘉的住址,表示希望在休息日再次邀请他外出踏青。

两人依依惜别。

在郡守府内,史阿向刘备报告了城中近期的情况。

自从刘备处理了陈氏的问题后,中山本地的士族十分老实,官学建造的工程进行得十分顺利。

史阿告知刘备,新来的徐庶与奉孝先生是故友。

刘备听闻后有些惊讶,但想到他们都是颍川人,便释然了。

他命令史阿找些人伪装成猎户,在靖王陵墓周边山脉进行巡哨。

史阿没有多问,立即执行命令。

在渤海郡的南皮城,刘备拿下黑山军并在郡内推行屯田、开设官学的消息传到了袁绍耳中。

袁绍震惊不已,认为刘备的势力已经超越了他。

他急忙召集众人到大殿议事。

随着袁绍的一声令下,议事大殿里人头涌动。

袁绍端坐正中,开始阐述刘备在中山郡的所作所为。

他提到刘备收服黑山军,得到了大量青壮,并且还在中山大搞屯田。

他担忧刘备的势力会越来越强。

谋士逢纪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他指出刘备不仅纳下了青徐黄巾兵马,现在又得了黑山部众,实力已经一跃成为北方最强的诸侯。

他担心刘备兵强马壮,对冀州构成威胁。

可以说渤海势力,所需兵马、人才、粮草均已齐备,堪称齐全。

然而,渤海势力在面对刘备时,却无法轻易施展其力。

袁绍听闻逢纪所言渤海实力无法单独对抗刘备后,脸色微变。

他询问逢纪有何应对之策。

逢纪指出当前渤海军的窘迫境地,即依赖他人供给军需物资。

袁氏依靠四世三公的威望从韩馥那里获取粮草,但自黑山军被刘备收服后,这种办法不再奏效。

许攸提出质疑,逢纪的全据冀州策略似乎难以实现,尤其是面对驻守中山郡的刘备。

众人纷纷表示疑虑,特别是如何处置刘备这个问题成为讨论的焦点。

袁绍对此也感到困扰,于是询问逢纪关于刘备的处置方案。

逢纪提出了一个策略:中山郡乃至整个冀州,应以智取胜,不宜强行争夺。

他提出一个名为“二虎竞食”

的计策。

袁绍初闻逢纪所言,稍显愣住,随即追问二虎竞食之策的详情。

众人皆被吸引。

逢纪提议派遣使者北上幽州,游说公孙瓒南下攻冀州,平分冀州为诱饵。

许攸指出此计之漏洞,质疑公孙瓒会否同意。

逢纪解释,只需以平分冀州为条件,诱使公孙瓒出兵。

袁绍虽知冀州价值,仍被逢纪策略所吸引,询问具体操作。

逢纪提议在公孙瓒兵临冀州时,令韩馥命刘备阻击公孙瓒,坐观虎斗,从中取利。

此计虽得袁绍赞赏,却遭许攸质疑,认为刘备与公孙瓒为友,不会自相残杀。

众议纷纭之时,不仅是许攸,场中多数人亦以为刘备与公孙瓒之间不会开战。

逢纪静静等待众人声音渐息,而后发言:“诸位,刘备与公孙瓒之战,其实并不重要。”

此言一出,众人皆感愕然,目光纷纷聚焦在袁绍身上。

袁绍私下颇为期待刘备与公孙瓒两败俱伤,甚至双方筋疲力尽。

如此,他收拾刘备便易如反掌。

逢纪继续说道:“倘若韩馥听闻公孙瓒南下,且刘备不遵号令阻挡之,他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