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兵马靠近,尘埃散去,发现来者正是潘凤的部队。

部队散开,露出潘凤、赵浮、程奂三人。

城头上,韩馥质问他们为何背叛。

然而,程奂指责韩馥想将冀州拱手让人,他们自然不服。

他毫不留情地批评韩馥,并表明袁绍在他们这里不受尊崇。

潘凤高举战俘劝降袁绍时,袁绍愤怒不已。

他命令文丑率军突袭,与潘凤的冀州军展开激战。

之后,袁绍下令拿下韩馥。

毫无防备的韩馥被两名甲士制服。

韩馥心惊胆战,袁绍怒斥他暗通刘备,算计自己。

袁绍一剑砍断韩馥的发簪,责问他为何回渤海都回不去。

韩馥声称赵云兵马仅是奉命追击,但被袁绍指责其辩解。

最后,袁绍命人将韩馥斩首。

冀州军营寨内,潘凤正在琢磨如何击败文丑、破城擒拿袁绍时,一名士兵带来一个血淋淋的木盒子。

打开后,发现竟是韩馥的头颅。

三人震惊不已。

潘凤哀伤过后,对韩馥的决定不断叹息。

韩馥曾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人,在决定将冀州让给袁绍时,身边旧将如潘凤、赵浮、程奂等人都在尽力劝阻他,因为他们知道袁绍的外宽内忌之本性。

但韩馥固执己见,最终落得身死他乡的下场。

潘凤谈及此事,情绪愈发激动:“他救了他,他却忘恩负义,砍下他的头颅!”

众人皆感叹他的遭遇不值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潘凤合上木盒盖子,神情凝重。

赵浮推测袁绍的行动:“他杀了韩馥后,或许会逃回渤海。”

而程奂则冷冷地补充道:“赵云已在甘陵北部设下埋伏,他若前往渤海,必然陷入圈套。”

他们的任务是盯紧袁绍,以防其逃脱。

潘凤深知此次追击袁绍是为了在新主刘备面前表现忠诚。

他们决定向袁绍讨要韩馥的尸首,毕竟君臣一场,希望能将他的尸首和头颅缝合后妥善安葬。

然而,士兵的汇报打破了他们的计划:袁绍将韩馥的无头尸首从城头上扔下。

赵浮对此深深叹息:“他始终都是袁氏的一条忠犬。”

他们决定为韩馥进行入殓仪式后,派遣士兵去处理他的尸首。

在贝丘县的城池内,杀了韩馥的袁绍仍然愤愤不平。

但众手下及时劝阻了他戮尸的冲动。

袁绍也明白应该爱惜自己的名声而强行忍耐下来。

许攸提醒道:“甘陵通往渤海的道路上已布满埋伏。”

因此他并不建议袁绍再回渤海。

在许攸的建议下,袁绍开始考虑其他的方向。

许攸分析局势后提出:“青州境内的孔文举担任北海郡守,我们可以向东进发,寻求他的帮助后再北上渤海。”

许攸发言,提及袁绍的担忧。

袁绍在考虑是否要放弃渤海,转向北海。

若他这样做,渤海的安全会受到威胁,尤其是渤海有他的三个儿子以及多位重要谋士驻守。

但刘备的存在是一大不确定因素。

许攸则认为袁绍无需担忧。

首先,渤海有强大的防御力量,包括三位公子和众多谋士。

其次,刘备若想要攻打渤海,必须先经过博陵,而博陵太守之子曾被刘备所杀,再加上公孙瓒在博陵的驻扎,使得刘备难以轻易行动。

此外,公孙瓒对冀州的野心也不小,他不可能看到冀州落入他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