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冬天,刘备掌控了冀州、青州和兖州三地,又被提拔为卫将军。

但他没有因此沾沾自喜或贪图享乐,而是密切关注其他诸侯的动向。

各地的消息纷纷传来:李傕、郭汜与马腾、韩遂在关中交战;幽州牧刘虞和公孙度因胡人问题争执不休;孙坚在江东平定各地后,与袁术开战。

袁术败退至徐州境内,孙坚意图攻打徐州。

徐州牧陶谦担忧之下与袁术合作,不料袁术反客为主,攻下徐州并软禁陶谦等人。

广陵陈登向袁术效忠,短短数日,袁术便掌控了徐州,与孙坚隔江对峙。

曹操自兖州败退至颍川,趁势夺取豫州各地。

汉域之内,诸侯割据,朝廷仅控制冀州、兖州、青州三地。

周围环绕强敌,如西北的李傕、郭汜、马腾、韩遂,西南的刘焉、张鲁于汉中,荆州刘表占据豫州。

而徐州袁术,江东的孙坚和交州的士燮亦虎视眈眈。

幽州的刘虞和公孙度亦对汉域构成威胁。

此外,塞外的匈奴与鲜卑等胡人亦时刻准备侵扰汉境。

刘备召集文武商议战略,众人积极发言。

有人主张先攻幽州刘虞和公孙度,他们认为二者勾结胡人威胁极大。

但赵云等人则认为应该先对付外敌,然后内除异己。

众谋士也参与讨论,最后,田丰提出建议,他们认为徐州袁术不稳是最佳的攻击时机,且必须要早于江东孙坚动作占领徐州。

田丰等人认为若先占领徐州,利用长江天险和淮河驻军可以稳固防线,日后若想南下平定长江腹地则更为容易。

这一策略是昨晚谋士们共同商议的结果。

刘备面临重大决策,关于先攻幽州还是徐州的问题。

他听取了众多意见,发现文武意见分歧严重。

他深感困惑,于是在梦中向先祖刘胜寻求建议。

刘胜引导他思考,询问他的真实想法。

刘备表明,从长远发展角度看,他认为应先收复徐州。

同时他也明白,如何将这一观点说服武将们是一个挑战。

因为在会议中,蓝玉虽支持谋士的主张,但仍有众多武将支持先攻幽州。

因此,他需要找到一个能够平衡各方利益,同时又能实现长远目标的解决方案。

刘备听完刘胜的话语。

刘胜表明观点,认为胡寇不足为患,汉末三国时期北方的胡人并不能构成大的威胁。

他更关注朝廷应优先收复徐州。

刘备对刘胜关于南北方政权防守要义的阐述产生浓厚兴趣,请求指点。

刘胜便详细解释,南方强大时,需防止北方发育出大规模军队进行北伐;而北方强大时,必须占据淮河及徐州,再图南下。

历史上,北方统一南方的战争中有六次,军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晋灭吴之战、隋灭陈之战、唐平萧铣之战、宋灭南唐之战以及元灭南宋之战。

其中一些战役,如晋灭吴、隋灭陈等,都是通过从四川及淮河出发的两路军队协同作战取得胜利。

征途南宋,时代变迁。

第六次的战役,是清朝对南明的决战。

南明政权因混乱而未能形成稳固的淮河防线,天险已然荡然无存,攻陷只是时间问题。

刘胜发表见解:“如今局势,已非玄德公对徐州虎视眈眈的时代。

江东孙坚亦受高人指点,否则不会扬言进攻徐州。”

刘备听后深受启发:“若从孙坚的角度思考,想要保住江东,必须阻止北方大规模兵马的进攻。

为此需控制所有连通长江、能大规模建造战舰的领地。”

刘备忆起被忽略的密报:“锦衣卫曾报,江东孙坚之子孙策,其友周瑜前来投奔。

周瑜此人既擅长谋略,又善于统兵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