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外,詹晓阳把宣传单分给大家:“珊珊跟朝彬在市场前门一左一右派发宣传单,有兴趣的顾客直接拉到店里;我跟小惠在市场后门。”
朝阳已经完全升起,晨雾散去,陈桥市场开始喧嚣起来。卖菜的吆喝声、买主的还价声、摩托车的喇叭声交织成市井的交响乐。
林珊珊和黄朝彬站在市场前门,对每一个过往的人微笑递上传单。起初有些羞涩,但很快就放开了。
“阿姨,新店开业,狮头鹅大优惠,买鹅肉送鸡蛋一盒,欢迎尝尝!”
“大叔,今天开业有活动,买鹅肉送鸡蛋啦!”
詹晓阳和刘小惠在市场后门也同样忙碌。刘小惠心思细腻,看到大妈时,会特意强调店里鸡蛋送;遇到老人家,则会说鹅肉炖得软烂,适合牙口不好的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到一小时,传单就发出去大半。陆续有人寻着传单找上门来,小姨、小姨父和黄爸爸开始在店里忙起来了。詹晓阳见前门人流量减少,便让林珊珊和黄朝彬留在前面,自己跑到离市场稍远的十字路口发传单。
九点整吉时到,一阵鞭炮声响彻市场——这是小姨特意安排的开业鞭炮。红色的纸屑在空中飞舞,像一场喜庆的雨。鞭炮声引来了更多好奇的目光,不少人围拢过来看热闹。
“新店开业,现场购买鹅肉的均送鸡蛋一大盒,先买先得,送完即止!”詹晓阳趁机喊道,“来啊,新店开业,买鹅肉送鸡蛋咯!”
这一喊,顿时有几个人涌进店里。小姨和黄爸爸更加忙碌了,但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第一位顾客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她买了一小份鹅肉,说是尝尝鲜。小姨不仅多给了一些份量,还额外送了一盒鸡蛋。老奶奶满意地走了,答应会告诉邻居们。
“赶快来,赶快买,送鸡蛋送鸡蛋啦!买鹅肉送鸡蛋,带朋友来买也送鸡蛋咯!”詹晓阳越喊越有感觉。
十点左右,店里已经坐满了人,门口还排起了小队。黄朝彬被叫回后厨帮忙装盒,詹晓阳则负责维持秩序,刘小惠和林珊珊一个收银一个装袋,配合默契。
“这鹅肉真不错,比市场里头那家老店的还嫩。”一位大叔边吃边评价。
“是啊,卤水也香,不像有些店一股中药味。”旁边的大妈接话。
听到这些议论,小姨的眼睛弯成了月牙。她悄悄对黄朝彬说:“告诉你爸爸,他的卤水秘方真是绝了。”
黄朝彬得意地笑了:“那当然,我爸可是有名的‘卤水黄’呢。”
随着午餐时间临近,顾客越来越多,这是上午最后一波流量了。
就在这时,一辆黑色轿车停在路边,下来几位穿着正式的中年人。其中一位环顾四周,径直向店里走来。
“请问你们老板在吗?”他问道。
小姨连忙从厨房出来:“您好,我是店主,有什么可以帮您的?”
中年人递上一张名片:“我是区旅游局的工作人员,今天我们陪市里领导来考察市场,看到你们新店开业,生意这么红火,领导很感兴趣,想了解一下情况。”
小姨一时紧张,但是毕竟见过世面的人,她调整了一下呼吸,就讲起了开鹅肉卤味店的初衷;她觉得潮城正在大力推广旅游城市,将来会有不少的游客来潮城旅游品尝美食;而狮头鹅独特的风味,不仅受当地的人民喜欢,她相信以后也会收到游客们的喜爱,所以她提前布局创业开店。
领导听后连连点头:“幸福创业,传统美食,市场升级,很好很好!这正是我们提倡的方向。”他转头对随行人员说,“这样的典型要多多支持。”
领导们品尝了鹅肉后,更是赞不绝口,当场表示会将这家店推荐为“陈桥市场必吃美食”。他们还拍了不少照片,说要用在旅游宣传材料上。
这意想不到的插曲让所有人都兴奋不已。小姨激动得眼睛湿润,悄悄对四个年轻人说:“今天能有这样的开局,多亏了你们。”
下午一点,人流散去。大家终于有机会喘口气,轮流吃饭。虽然每个人都累得够呛,但看到收银台里满满的钞票和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销售记录,疲惫中满是喜悦。
“我粗略算了一下,今天一上午,我们就卖出了差不多七只鹅。”黄朝彬兴奋地说。
詹晓阳在吃午饭的时候就从黄爸爸那里要了送货清单,这会他让刘小惠对着清单按照协议好的供货价核算出了总金额。
下午的顾客肯定没有上午密集,应该也会有不少的客流。
但是,他们还有复习任务,所以下午不能再帮忙要先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