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蔡老师清晰而诚恳的解释,詹晓阳心中那最后一点疙瘩也彻底解开了。
他迅速调整好了心态。
是啊,学校的考虑合情合理,自己确实存在这个“硬伤”。
与其纠结于一个无法改变的结果,不如坦然接受。而且,仔细一想,这未必是坏事。
广播站编辑工作必然要占用不少课余时间,而自己现在手头的事情已经够多,鞋店业务刚上轨道,波鞋推广网络正在扩张,确实需要投入大量精力。
少一份校园职务,或许更能让自己专注于眼前更重要的发展。
想到这里,他抬起头,脸上露出释然甚至略带轻松的笑容,语气平和地对蔡老师说:“蔡老师,您不用解释这么多,我明白的。学校的决定有道理,我完全理解和服从安排。没关系,您放心,我不会因此受影响。”
看到詹晓阳如此通情达理、豁达开朗,蔡老师脸上露出了欣慰和赞赏的笑容,她心中的石头也落了地:“好!晓阳,老师就知道你是个明白事理、顾全大局的孩子!你能这么想,老师就放心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接着又说道:“不过,虽然编辑岗位没有录用你,但广播站那边,包括学生科的章科长,都非常认可你的能力。所以,这次广播站特别增设了三个‘通讯员’的职位,你被聘为其中之一。希望你能继续发挥你的特长,支持班级和广播站的宣传工作!这也是章科长让我一定要转达给你的。”
“通讯员?”詹晓阳对这个职位不太了解。
“嗯,”蔡老师解释道,“通讯员不算广播站的固定编制,不用坐班,主要是义务性质,当广播站有重要专题报道或者急需稿件时,会定向向你们约稿。任务不会很重,比较灵活,正好适合你的情况。也算是对你能力的一种认可和保留。”
詹晓阳明白了,这更像是一个“特约撰稿人”的角色。他点点头,爽快地答应:“好的,蔡老师,谢谢学校和广播站的信任。如果广播站有需要,我一定尽力支持。”
“好!那就这样!回去自习吧。”蔡老师满意地笑了。
詹晓阳推开教室门走回座位时,神情一如既往的平静,甚至比出去时更显轻松。
只有一直关注着他的刘小惠,从他眼神细微的变化中,捕捉到了一丝最初的波动和随后的释然。
她转过头向后排的他投去一个询问的眼神。詹晓阳看到了,对她微微摇了摇头,示意没事。
中午吃饭的时候,詹晓阳几个要好的朋友——汪胖子、黄朝彬、林珊珊等人,都围了过来。
他们显然已经从不同渠道听说了广播站录用名单公布的消息。
“阳哥!怎么回事啊?听说广播站编辑名单定了,没你?”汪胖子心直口快,第一个嚷嚷起来,一脸的不服气,“是不是有黑幕啊?你的文章写得那么好!蔡老师都夸上天了!”
“是啊,晓阳,我们都觉得你肯定能选上的。”林珊珊也轻声说道,语气里带着惋惜。
黄朝彬比较沉稳,看着詹晓阳平静的脸色,试探着问:“晓阳,是不是有什么别的原因?”
詹晓阳看着为自己打抱不平的伙伴们,心里暖暖的。
他笑了笑,用轻松的语气解释道:“大家别瞎猜了。落选不是因为文章不好,恰恰是因为写得还不错。主要是咱们班明年要去江城,我只能在校待一个多学期,广播站需要能长期干下去的编辑,所以学校综合考虑,就没选我。很正常,我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