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小时,车子在一个看起来颇为富裕的村镇口停了下来。黄朝彬家就在村口不远的路边。
众人下车,远远就看见黄朝彬的爸爸、妈妈,还有几个亲戚,已经站在一栋老宅的院门口等候了。
老宅旁边,是一片已经平整好的宅基地,看得出面积不小,地基的轮廓已经用石灰线画了出来,旁边堆放着红砖、沙石等建筑材料。
“爸!妈!我同学来了!”黄朝彬老远就喊了起来。
“叔叔阿姨好!” “恭喜叔叔阿姨!” 同学们纷纷上前,礼貌地问好。
“哎呀!好好好!同学们好!欢迎欢迎!快请进家里坐!”黄爸爸穿着簇新的衬衫,脸上笑开了花,连声道谢。
黄妈妈也热情地招呼大家,看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眼里满是欢喜。
詹晓阳眼尖,看到帮忙的人群里有几张熟面孔——是去年年底经常帮黄爸爸往南春桥市场送狮头鹅的那几个黄朝彬的堂、表兄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立刻主动走过去,用潮汕话跟他们打招呼:“阿兄!好久不见!辛苦了!” 那几位年轻人认出詹晓阳,也憨厚地笑着回应,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黄朝彬家的老宅是典型的潮汕“四点金”格局,虽然有些年头,但维护得很好,院子宽敞。
因为新房动工,酒席就设在老宅的院子里,足足摆了六桌,已经有不少亲戚邻居先到了,人声鼎沸,充满喜庆气氛。
灶台是临时搭的,几个请来的大师傅正在忙碌地炒菜,香气四溢。
离开席还有一段时间,黄朝彬便主动提议:“时间还早,我家这边乱糟糟的。走,我带你们去我们村有名的‘陈氏故居’逛逛,就在村后头,是以前一个大户人家的老房子,挺有看头的!”
“好呀!”同学们自然乐意。
“陈氏故居”果然名不虚传,青砖灰瓦,雕梁画栋,规模宏大,虽显陈旧,但仍能看出昔日的辉煌气派,可见主人家当年确是富甲一方。
同学们在偌大的宅院里穿梭,惊叹于精美的木雕、石雕,感受着历史的沉淀。逛完故居,大家一边议论着,一边往回走。
路上,詹晓阳再次提醒大家:“一会儿开席,咱们同学坐一桌。红包,就一起给黄妈妈,说点恭喜的话,礼数就到了。”
“明白!谢谢阳哥!”同学们纷纷点头。詹晓阳的细心安排,让这次普通的吃席变得更有仪式感,也让同学们心里暖暖的。
回到黄家院子,已是宾客盈门,热闹非凡。很快,鞭炮齐鸣,宣告正式开席。
詹晓阳和同学们被安排在同一桌。落座前,以班长游金彦为首,同学们依次走到正在忙碌招呼客人的黄妈妈面前,纷纷掏出那个写着“黄”字的红包,说着“阿姨,恭喜起新楼!大吉大利!”之类的祝福话。
黄妈妈先是一愣,随即连忙摆手,声音都提高了些:“哎呀!使不得使不得!孩子们!你们来玩阿姨就最高兴了!怎么能收你们的红包!快拿回去!都还是学生娃呢!”她真心觉得不能收学生的礼金。
黄爸爸也闻声过来,板起脸:“胡闹!你们能来,就是给黄叔叔最大的面子了!这红包绝对不能收!快拿回去!”
詹晓阳见状,上前一步,诚恳地笑着说:“黄叔叔,阿姨,这是我们同学们的一点心意,不值几个钱,就是图个喜庆,祝贺朝彬家新楼早日建成!您要是不收,我们这饭都吃不安心了。礼轻情意重嘛!”
黄朝彬也在旁边拉着爸爸的胳膊,低声说:“爸,你就收下吧,主要是晓阳的心意,他都准备好了……”
黄爸爸看看詹晓阳,又看看一脸真诚的同学们,再看看儿子,脸上严肃的表情绷不住了,最终化作一声无奈又欣慰的笑,用手指虚点了点詹晓阳:“你小子!年纪不大,人情世故倒门儿清!行!叔叔阿姨谢谢同学们的心意!这红包我们收了!沾沾你们的喜气!大家快入座,吃好喝好!”
气氛顿时更加融洽。同学们嘻嘻哈哈地落座,心里都佩服詹晓阳处事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