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的策略,再次跳出了常规的攻防模式。他没有选择在泥潭里与对方扭打,而是试图在泥潭旁边,建立起一座更高的、灯火通明的观景台,让所有人都能看清泥潭的污浊与台上风景的清朗。
然而,舆论的战场瞬息万变。“哲牛”这边技术研讨会的预告刚刚发出,“迅科”那边便迅速抛出了一枚更具杀伤力的“炸弹”——一段经过精心剪辑的、所谓的“哲牛”内部会议录音片段。
录音里,一个酷似李壮的声音,情绪激动地说着:“……管他什么伦理边界,先把市场拿下再说!用户的数据就是我们的金矿……” 而另一个冷静的声音(被暗示是王哲)则回应:“……必要的风险可以承担,进度优先。”
这段真假难辨的录音,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瞬间引爆了全网。即使“哲牛”官方在第一时间发布声明,指出录音存在明显剪辑痕迹,并已送交司法鉴定,但那充满冲击力的“金矿论”和“风险承担论”,已经如同病毒基因,深深植入了一大片不明真相的公众脑海之中。
信任的基石,出现了裂痕。一些原本支持“哲牛”的用户开始动摇,媒体也开始用更加审视、甚至质疑的眼光报道此事。“哲牛”试图建立的“观景台”,在对方掀起的这场人为沙尘暴中,似乎变得有些模糊不清。
李壮看着社交媒体上汹涌的质疑和骂声,第一次感到了某种无力感,那是一种拳头打在棉花上,反而被棉花里的毒针刺伤的憋屈。苏小蕊的“创始人圆桌”计划虽然得到了几位正直学者的响应,但声音在巨大的负面声浪中,依旧显得微弱。
王哲站在巨大的数据监控屏前,上面实时滚动着全网关于“哲牛”的舆情分析曲线,那是一条急剧向下俯冲的、触目惊心的红线。他沉默着,如同一尊凝固的雕像。
他知道,专利的法律武器需要时间。而舆论的阵地,若此刻失守,即便日后赢得官司,也可能失去民心。
他必须找到一种方式,一种能够穿透谎言迷雾,直抵人心,能够力挽狂澜的方式。这场舆论战,比他预想的更加凶险,它考验的已不仅仅是技术和法律,更是智慧、定力,以及……一种能够扭转乾坤的、决定性的力量。
他缓缓闭上眼睛,脑海中的“心火”引擎,似乎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模式,高速运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