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十个小时的不眠不休,当系统各项指标终于恢复平稳时,李壮瘫在椅子上,对着苏小蕊竖起大拇指:“小蕊,你这‘听风辨位’的功夫,我老李服了!以后这种精细活儿,得多靠你。”苏小蕊脸上掠过一丝疲惫的红晕,轻声回应:“是大家协作的结果。”这次意外,暴露了技术在复杂现实环境中应用的脆弱性,也让他们对“稳定”二字有了更刻骨的理解。
然而,最令人心悸的考验,并非来自外部明枪或技术暗礁,而是源于内部的、一丝若有若无的疑云。实验室的内部行为审计系统“谛听”,触发了一条关于敏感数据访问的低概率异常警报。记录显示,某台授权终端在非工作时间,试图以非常规模式访问“长城”项目的非密级外围设计文档,操作轨迹存在刻意规避常规日志记录的嫌疑。
一时间,实验室内部气氛微凝。尽管涉及密级不高,但“内部”二字足以挑动所有人最敏感的神经。
林婉婷第一时间调取了完整的安保录像和网络访问记录,她的表情一如既往的冷静,但语速比平时稍快:“各位,我们需要立刻厘清此事。在结论出来之前,请保持冷静,并正常开展工作。”她的话语既表明了问题的严肃性,也试图稳定军心。
王哲的目光扫过团队每一张面孔,沉声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古训。但‘谛听’的存在,正是为了守护我们共同的信任基石。我们必须查清,这是无心之失,还是别有用心。这不仅关乎项目安全,更关乎我们彼此之间能否毫无芥蒂地并肩作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终,调查结果指向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误会:一名急于验证某个跨模块接口想法的年轻工程师,在深夜加班时,使用了自己私下编写的、未报备的快捷脚本工具,导致了这次异常访问。动机纯粹,但行为违规。
王哲没有苛责这名满脸惶恐的年轻人,而是召集全体,以此事为契机,强化了开发流程规范。“信任,需要规则来扞卫。”他引用《孟子》告诫众人,“‘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从今日起,任何个人工具,必须经过报备审核。我们的信任无限,但纪律,必须是铁打的方圆。”
接连不断的危机,反而激起了团队更强的斗志。在向国家高层汇报前,实验室主动申请进行一次代号“熔炉”的极限压力测试。模拟指挥中心内,赵东升主任与国家相关部门派出的观察员并肩而坐,神情肃穆。
测试开始。模拟场景同时复现了“幽灵蝶”的新型变种攻击、多节点系统兼容性故障、以及模拟内部误操作触发的连锁反应。大屏幕上,代表系统负载的曲线瞬间飙红,警报指示灯如同濒临崩溃般疯狂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