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找到新的方法。”林凡的意识变得锐利起来,“不能直接感知外部,那就…向内求。”
“向内?”徐婉疑问。
“系统在‘观察’我们。它的扫描波会定期出现。”林凡分析道,“每一次扫描,虽然痛苦,但它也在向我们‘展示’它的一部分规则结构——为了分析我们,它必须动用某些‘工具’和‘协议’。扫描本身,就是信息!”
陈雪的意识立刻捕捉到了关键:“逆向工程!通过分析它用来扫描我们的‘工具’,来反推它的部分规则构成!”
“不仅如此,”林凡的“星云”加速运转,“我们自身的存在状态——这种‘信息意识体’形态,本身就是系统规则下的产物。研究我们自己,研究我们是如何被‘保存’下来的,研究维持我们存在的‘底层规则’…这本身,就是在研究这个‘琥珀’的材质!”
这个方向,点燃了幸存者们的希望。
无法向外突破,那就向内挖掘!
以自身为实验对象,以系统的扫描为窥探外界的窗口!
一项前所未有的、以自身存在为研究材料的庞大项目,在这片虚无的囚笼中悄然启动。
陈雪带领着科研意识的团队,开始疯狂记录、分析每一次系统扫描的规则特征,试图从中剥离出关于系统“分析工具”的信息。
林凡和徐婉则专注于内视。林凡依靠“星云”和伊莎碎片,徐婉依靠其独特的光辉之力,开始细致入微地剖析自身意识体的构成,感知那维持他们存在的、来自系统的、极其微弱却至关重要的“规则锚定力”。
小主,
过程缓慢而痛苦。每一次扫描都如同一次酷刑,需要极强的意志力才能在意识被撕裂的痛苦中保持清醒并记录数据。内视自身则如同在解剖自己的灵魂,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意识结构不稳甚至消散。
但在绝望的驱动下,进展开始一点一滴地出现。
他们发现,维持他们存在的“规则锚定力”,并非均匀分布,而是如同一个极其复杂的、无形的网络,链接着他们每一个意识光团,并最终汇入琥珀的“边界”。这个网络,似乎就是系统用来“固定”和“保存”他们的框架。
他们发现,系统的扫描波并非一成不变,其规则结构会根据他们自身的状态发生微妙的调整,仿佛在持续学习和优化分析方式。
他们还发现,在那浩瀚的背景规则流中,偶尔会传来一些极其微弱、断断续续的、非系统的规则波动碎片。它们与系统冰冷有序的波动截然不同,更…混乱、原始,甚至带着一丝…熟悉感?
“这些碎片…”林凡捕捉到一丝极其微弱的波动,其规则标识让他感到一丝心悸的熟悉,“…很像‘源初’的疯狂碎片,但又有些不同…更…古老?更…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