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家人的疑虑,张西龙没有着急,而是耐心解释:“爹,娘,哥,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有省里的专家提供技术,不是咱们自己瞎搞。养殖虽然前期投入大点,也辛苦,但一旦成了,就不用天天冒着风浪出海,收入还稳定。咱们那片海,湾多水好,天生就是搞养殖的好地方。再说,”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咱们现在有钱了,赔得起一点学费。可这机会错过了,可能就再也没了。难道咱们就想一辈子看天吃饭,哪天运气不好就船毁人亡吗?”
他的话,说到了大家的心坎里。尤其是经历了上次的风暴,谁不想有个更安稳的营生?
林爱凤轻声开口:“俺觉得…当家的说得有道理。试试吧,不成再说。”
王梅红看了看儿子坚定的眼神,又想了想风暴那几天的提心吊胆,最终叹了口气:“俺老了,不懂你们年轻人的事。你觉得行,就试试吧,俺和你爹帮你看着家。”
张改成老爷子也磕了磕烟袋锅子:“行吧,你小子主意正。需要俺这把老骨头干啥,就说。”
家人的支持,让张西龙底气更足了。
说干就干。在等待陈景和专家小组到来的期间,张西龙带着大壮和赵小山,开始对山海屯附近的海域进行更详细的勘察。他们划着小舢板,测量不同区域的水深、流速、底质,观察藻类生长情况,寻找适合悬挂养殖笼筏的避风港湾。
他还特意跑了几趟县图书馆和农业技术推广站,寻找一切关于海水养殖的书籍资料,哪怕是只言片语也好,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他了解到,生蚝(牡蛎)养殖主要有底播、棚架式和吊笼式几种;鲍鱼则对水质要求更高,通常需要在礁石区投放人工鱼礁或者用网箱养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他初步设想,可以先在靠近碗礁岛方向、水流相对平缓、饵料丰富的内湾,尝试吊笼养殖生蚝;而在碗礁岛本身那片礁石区,则可以尝试小规模的鲍鱼底播增殖和护养。
几天后,陈景和果然带着一个三人技术小组,风尘仆仆地赶来了。他们带来了显微镜、水质测量仪、一些化学试剂和一大堆瓶瓶罐罐。
专家小组对张西龙选定的海域进行了详细勘察,取了水样和底泥样本,对张西龙初步选定的养殖区域给予了高度肯定:“小张同志,你很有眼光啊!这片海域水质清澈,营养盐丰富,流速适中,确实是搞贝类养殖的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