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啦~太庙下文武百官再次跪倒在地,口中山呼。
“臣等为皇太孙贺,太孙千岁!”
“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再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四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礼毕!”
朱元璋迈步向前,站在台阶的最上方,他的身后跟着朱标和刚册封完的朱雄英,他面朝文武,大声高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咱老了!一晃眼,咱已五十有六,换做是寻常百姓家,咱这个年纪早就到了含饴弄孙的时候,近些年来咱也觉得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好在,咱的儿子还算不错,也得到了你们的认同,但国本乃百年之计,咱的大孙也长大了,借着正旦朝会,咱将皇太孙也一并册封了,日后,还望诸臣工待太孙如朕,如太子!教仁义,养仁德!”
“臣等遵旨!”
“今日正旦大朝,咱已在奉天殿准备好了宴席,诸臣工,请吧!”
“陛下先请!”
朱元璋说罢,便领着身后的太子太孙走下台阶,下方的三个御辇早已准备多时,到了这个时候,这套册封大典才算过了大半。
这套完整的太庙祭告仪式,构成了册立皇太孙的神权合法性基础,朱元璋通过祭文与祖先沟通,让朱雄英获得了神明和先祖的认可。
而朱雄英通过在场被祖先见证,朱标则通过其在门外的肃立,默认并支持了这一新的政治秩序,这一切完成后,再加上面向文武百官和藩王们的册封大典,二者合一,才是一次圆满的册立。
从今以后,朱雄英就是大明无人敢质疑的皇太孙,从今日开始,他不再是皇孙,而是大明储君,是其他藩王见了也必须跪拜的大明储君。
这一切的一切都被郭岳看在眼中,不知什么时候,郭岳早已经泪流满面,也许是在见证这一弘大场面所引起的内心激荡,又或者是因为自己能改变历史走向内心欣慰,还是觉得自己完成了马皇后的临终托付,郭岳自己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