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传来模糊的声音,好像有人在争执。她没回头,只是把注射器插进培养舱侧面的接口,慢慢推下活塞。暗红的液体顺着导管流入循环系统。几秒钟后,实验体的身体微微抽搐,脑部监测曲线瞬间飙升。
“孤影”自动标记这一帧,并分析液体成分。结果显示:含有类逆转录RNA链、嵌合型神经蛋白外壳,还有一段未知基因序列,结构特征和最近爆发的基因崩解症高度吻合。
林昭的手指轻轻敲着操作台边缘,节奏平稳,可指节已经泛白。她调出背景设备的时间显示器,反复核对三次,确认拍摄时间是23:48:12——距离官方通报“基地爆炸”还有十七分钟。
也就是说,这场所谓的“意外”,在发生之前,就有人提前进入了高危区域,做了秘密操作。
她想放大实验体的脸,系统却突然发出轻微警报:【检测到微弱神经诱导信号,建议关闭视觉增强功能】。这种代码通常用来干扰记忆识别,让人产生错觉,尤其是对基因相似的人影响更大。
林昭立刻关闭图像强化模块,改用基础建模程序重新分析面部结构。“孤影”生成三维拓扑图,与林璇现有的影像资料对比后得出结论:基因匹配度78.6%,不是克隆关系,但共享同一个母源改造模板,属于同一批次的基因工程产物。
这不是复制品。
而是并行体。
一个和林璇同时被制造出来、拥有相同起源,却被送入不同实验路径的“姐妹”。
林昭没有犹豫,迅速将这条信息标记为最高优先级,存入“孤影”的加密记忆库。她的动作依旧冷静利落,像平时做战术推演一样。可当她的视线再次掠过实验体紧闭的眼睑时,右手无意识地摸了下手套内侧——那里刻着两个缩写字母,深浅不一,像是多年摩挲留下的痕迹。
她收回手,打开日志剩余片段列表。其中一条引起她的注意:【HP-01 启动日志 · 时间戳:爆炸前18分33秒】。
鼠标移到文件上,还没点击,系统突然弹出一个二次验证框:【访问此条目需双重密钥:生物频率+情感共振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昭皱眉。这不是常规权限机制,更像是人为设置的保护程序,或者陷阱。她想起刚才用“蓝星花旋律”解锁的过程,猜测情感共鸣仍是关键。于是她在心里默念那段旋律,同时把手贴上神经接驳终端,释放自己的脑波频率。
“孤影”开始同步比对。
几秒后,验证通过。画面刷新。
新的影像出现。还是隔离区,但这次是天花板上的监控视角。时间是23:30:09。苏璃独自站在控制台前,正在输入一串复杂的指令。她动作很慢,像是在挣扎。最后按下回车键后,转身看向XC-07的培养舱,低声说了句什么。
声音严重失真,几乎听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