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8章 隐形的通讯

刑侦天梯 光头十一 1083 字 7天前

“水墨兰亭”酒店的行动虽成功阻止了又一起谋杀,并追回了国宝,但专案组内部却弥漫着一种挫败感。沈雨辰,这个核心的策划者,依然安稳地待在精神病院的保护壳内,法律似乎暂时对他无可奈何——他的精神鉴定报告(尽管可能是伪装的)是一道棘手的屏障。而那个被捕的同伙,如同一个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对核心问题一问三不知,只承认受雇于一个匿名雇主,通过网络接收指令和酬金,连沈雨辰的面都没见过。

关键的突破口,在于他们之间那条隐形的通讯链。

陈凯团队对沈雨辰在精神病院内的所有物品进行了最彻底的检查,包括他的衣物、牙刷、甚至病房的每一寸墙壁和地板,都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通讯设备。对他的探视记录和医护人员接触也进行了排查,未发现异常。

“他一定用了我们想不到的方法。”陆野站在精神病院沈雨辰的病房外,透过观察窗看着里面那个时而安静看书(数学专着)、时而对着空气喃喃自语的男人,“可能是某种我们尚未掌握的、极其隐蔽的技术。”

周婷提出了一个可能性:“如果物理设备无法带入,那么信息传递是否可能通过……人本身?”

“人本身?”老陈疑惑。

“对,比如,特定的声音频率、光信号、甚至……某种气味?”周婷解释,“这些都可以在看似正常的接触中,完成信息的编码和传递。”

这个思路打开了新的方向。警方立刻调取了沈雨辰入住后所有的监控录像,重点排查医护人员、保洁人员、甚至其他病人与他的每一次接触,寻找任何可能隐藏着编码信息的异常行为模式。

同时,技术组也开始研究,是否存在可以利用人体生物电或者病房内现有设备(如灯光、呼叫铃)进行短距离、低速率数据传输的可能性。

这项工作极其繁琐且需要极高的专业技术支撑。

就在调查似乎再次陷入技术泥潭时,国际刑警组织日本中心局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他们对那家“文化交流基金会”的调查取得了重大突破!该基金会的实际控制人,经过层层溯源,最终指向了一个名叫高桥龙一的日籍华裔富商!此人背景复杂,与日本右翼势力及多个国际艺术品黑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重要的是,日方在对其一处秘密仓库的突击检查中,发现了大量用于文物修复和做旧的先进化学试剂和设备,以及……几套极其精密的、基于超声波或特定光频的短距离通讯装置原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