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内可有异常?”陈暮追问。
“异常……倒有一处。老夫告退时,无意间瞥见其内院一小佛堂,香火颇盛,但供奉的并非寻常佛像,而是一尊尺余高的黑石雕像,形态古朴,不类中土样式,老夫孤陋,未曾识得。”
黑石雕像?陈暮心中一动。他立刻联想到那方自己随身携带的黑色“砥石”。这两者之间,是否有所关联?是某种信物,还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图腾?
这条线索看似虚无缥缈,却为甄府的重重迷雾,又增添了一分神秘色彩。
就在陈暮忙于梳理甄府线索之际,徐元的第二封信到了。
这封信的语气,比上一封更为急促,甚至带着几分隐晦的惊惧。
“……明远吾弟,许都风声日紧。荀公之病,恐非小恙,近日已多次向司空(指曹操)上书,言词恳切,似涉及根本之议,然皆石沉大海。宫中(指汉献帝宫廷)近日亦有些许异动,有几位老臣频频入宫密奏。更令人不安者,近日多有陌生面孔于尚书台外窥探,似在打探弟之过往,尤重颍川旧事。愚兄虽尽力斡旋,然此山雨欲来之势,已非人力可阻。弟在邺城,位处要津,一举一动,恐皆在他人眼中。万望谨慎,遇事务必三思,切勿授人以柄!切切!”
信中的内容,让陈暮背脊生寒。许都的暗流,果然已经涌动到了如此地步!荀彧的“根本之议”,无疑是指曹操晋位国公乃至更进一步之事,这是他理想与现实的最终碰撞,其结果……陈暮几乎不敢去想。而有人深入调查他的颍川背景,这绝非好事,说明他在邺城的作为,已经引起了某些势力的忌惮和反扑。
小主,
他将信纸凑近烛火,看着火焰将其吞噬,化为灰烬。许都的危机,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不知何时会落下。他必须尽快解决邺城的麻烦,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和筹码,去应对来自许都的威胁。
夜深人静,陈暮再次独坐院中。
今夜无月,只有稀疏的星子点缀着墨蓝色的天幕,洒下清冷微弱的光。他手中握着那方黑色砥石,指尖反复摩挲着其光滑而冰冷的表面。
沮鹄的逃脱,甄府的谜团,许都的暗涌,如同重重阴霾,笼罩在他的心头。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仿佛独自行走在一条狭窄的钢丝上,前后左右皆是深渊。
“持正守心……”他再次默念荀彧的教诲。可在这波谲云诡的局势中,何为“正”?如何“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