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司空信重,委暮以仆射之职,协理台务。”陈暮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然暮资历浅薄,日后诸多事务,还需仰仗诸公鼎力相助。”
他语气谦逊,但接下来的话却斩钉截铁:“然,国有国法,台有台规。如今司空南巡在即,南征大业迫在眉睫,尚书台身为机要枢纽,凡百政务,首重‘效率’与‘缜密’二字!自今日起,各曹文书往来,核查批复,须恪尽职守,限期完成,不得推诿拖延!凡涉及军国要务、钱粮调度、人事任免者,需双人复核,存档备查,杜绝任何疏漏与私弊!”
他略微停顿,目光若有实质般掠过众人,尤其在李郎官等几人脸上稍作停留:“既往之事,可暂不追究。然,自今而始,若再有玩忽职守、阳奉阴违、乃至勾连外朝、泄露机要者——”他声音陡然转冷,“勿谓言之不预也!满令君之诏狱,空位尚多!”
最后一句,如同冰锥,刺入许多人心底。联想到郗虚等人的下场,堂下顿时一片寂静,连呼吸声都轻了许多。
“徐元。”陈暮点名。
“下官在。”徐元出列。
“即日起,你暂领吏部曹郎官,负责核查、整理台内所有属员考绩、背景,凡有可疑、不称职者,列名上报。”
“下官领命!”徐元声音沉稳。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陈暮开始着手清理台内不安定因素,并提拔亲信。
陈暮又连续下达了几道指令,涉及文书流转流程优化、南征后勤物资的再次核验、以及迎接司空南巡的各项具体分工。条理清晰,指令明确,不容置疑。
一场简短的议事,恩威并施,初步确立了陈暮在尚书台的绝对权威。众人散去时,步履都显得沉重了几分。他们明白,许都尚书台,自荀彧之后,终于迎来了一位新的、年轻而强硬的实质主宰。
权力的提升,意味着更重的责任,也意味着更多的敌意。陈暮深知此点,但他没想到,攻击来得如此之快,且角度如此刁钻。
升任仆射的第三日,一份来自御史台的弹劾奏疏副本,便被“有心人”悄然送到了他的案头。奏疏并非直接攻击他本人,而是弹劾其族兄、现任兖州某郡太守的陈群,指责其“在郡骄纵,侵渔百姓,任用私人,政绩平平”,并隐晦提及陈暮“擢升过速,恐非仅因功,或与其族人在地方之势有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指桑骂槐,迂回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