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江火初燃

魏砥 柯哀的罐头 1393 字 12天前

---

建安十年的春末夏初,长江水势愈发浩荡,连日的雨水使得江面开阔,浊浪翻涌。曹操采纳了陈暮“巩固江北,步步为营”的战略,曹军主力并未急于寻求渡江决战,而是如同巨大的磨盘,开始缓缓碾压江北沿岸。

曹仁督率的前锋精锐,在得到后续兵力的加强后,开始向江陵以东、沿江的诸多江东据点发起清剿。文聘统领的荆州水军(如今已彻底整编,剔除了大量蔡瑁旧部,补充了北军骨干)则游弋江面,一方面掩护步骑行动,另一方面不断与同样活跃在江上的江东水军斥候船队发生小规模接战。

战争的齿轮一旦开始转动,对后勤的消耗便达到了一个恐怖的程度。陈暮坐镇襄阳,感觉自己仿佛坐在一个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来自曹操行辕和前方各军的催粮文书,几乎每日不绝。粮秣、箭矢、伤药、营帐、舟船修补材料……每一项的需求都大得惊人。

郡守府内,算盘声、书写声、官吏急促的脚步声日夜不休。王粲几乎以府为家,原本就瘦弱的身形更加单薄,眼下的青黑挥之不去。他不仅要调度现有仓廪,还要不断催促各郡县征发新的粮草和民夫,应对层出不穷的转运难题。

“使君,南阳郡最新一批五万石军粮,在三津渡遭逢暴雨,半数浸水,恐已霉变!”

“江夏郡征发的三千民夫行至安陆,遭遇山洪,死伤百余,余者惊散,需重新征调!”

“樊城曹仁将军处急报,箭矢损耗远超预期,请求速拨三十万支!”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压得人喘不过气。陈暮面对这些纷至沓来的难题,神色始终保持着一种近乎冷酷的平静。他深知,此刻他若显露出一丝慌乱,整个荆北的后勤体系便可能瞬间崩溃。

他迅速做出决断:“浸水军粮,立刻组织人手晾晒筛选,能挽救多少是多少,霉变严重者,就地处置,绝不可混入军粮!安陆民夫之事,令江夏太守亲自督办,安抚死者家属,强征……不,以加厚钱粮为募,务必尽快补齐数额!箭矢之事,将武库现存之一半即刻运往樊城,同时令各郡工坊日夜赶制,所需物料,可优先调用蔡氏遗留之工坊及库存!”

他的命令清晰、果断,不带丝毫犹豫。如同一位高明的医者,在病人垂危之际,精准地切开病灶,缝合伤口。他利用手中“假节”和曹操赋予的“临机专断”之权,打破常规,强力推行各项应急措施,甚至不惜动用了一些非常规储备,暂时稳定住了局面。

但压力并未减轻,反而随着战事的推进而持续增大。他这块“砥石”,正承受着开战以来最沉重、最持久的压力,仿佛有无数双手在拼命地磨砺他,要将他磨碎、磨平。

就在曹军于江北稳步推进,陈暮于后方疲于应付之际,江东方面,终于亮出了它锋利的獠牙。

这一日,江面上大雾弥漫,能见度极低。文聘麾下的一支由十数艘艨艟、走舸组成的巡江船队,在樊城下游的赤壁(非主要战场赤壁,乃汉水畔一小山壁)附近江面,与一支规模相当的江东水军遭遇。

起初,双方都保持着警惕,在雾中遥遥对峙,互相以弓弩试探。然而,当江风渐起,吹散部分浓雾时,曹军水师愕然发现,对面江东舰队的核心,并非寻常斗舰,而是几艘体型更为修长、船首包铁、两侧设有挡板、形制奇特的快船。船头飘扬的将旗上,赫然是一个“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