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阳城在短暂的休战中,进行着争分夺秒的恢复。民夫们冒着夜间凛冽的寒风,将更多的石块、梁木运上城头,填补破损的垛口和那段险些被突破的豁口。工匠们连夜赶制着简易的箭矢和弩枪,铁匠铺里炉火彻夜不熄,敲打修补兵甲的叮当声与伤兵营里压抑的呻吟交织,构成战后襄阳独特的夜曲。
陈暮手臂的伤口已被军医重新处理包扎,他拒绝了回府休息的建议,依旧留在城楼。油灯下,他与文聘、王粲对着粗糙的城防图,声音沙哑地分析着局势。
“周瑜今日攻势虽猛,但其士卒疲态已显。”文聘指着地图上江东军大营的位置,“末将观察,其后续投入的部队,阵列已不如最初严整,冲锋的决死之气亦有所衰减。尤其是当豁口被我们堵住后,其攻势明显一滞。”
王粲补充道:“城内虽困难,但人心尚稳。蒯越悬首之威犹在,无人敢公然作乱。百姓见城池未破,军士死战,也多有心安者,协助运输、救治者甚众。”
陈暮默默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周瑜的急切,他感受到了。但一代名将,绝不会只有强攻一策。
“周瑜用兵,虚虚实实。今日强攻不成,明日又会如何?”他抬起头,眼中血丝遍布,却精光内蕴,“文将军,水寨方向,尤其要警惕敌军夜袭或火攻。王粲,城内继续清查,谨防周瑜派细混入溃兵或民夫中,里应外合。”
“末将(下官)明白!”
就在这时,一名浑身被夜露打湿、做商人打扮的汉子被亲卫引了进来。他是陈暮早早派往北面,负责联络援军的斥候队率。
“使君!找到了!张辽将军的先锋骑兵,已过昆阳,距叶县不足百里!这是张将军给使君的回信!”斥候激动地跪地,从贴身处取出一封被汗水浸得有些模糊的信函。
陈暮猛地站起身,接过信,迅速拆开。信是张辽亲笔,字迹遒劲有力,内容简短却如定心丸:“明远吾兄:闻兄固守襄阳,力抗强吴,辽心折之。陛下已严令速进,辽率精骑三千先行,日夜兼程,五日内必抵襄阳城下!望兄再坚持数日,届时你我里应外合,破敌必矣!”
“五日……”陈暮缓缓坐下,将信传给文聘和王粲看,长长吁出一口气。脸上多日来紧绷的线条,终于有了一丝松缓。
“五日!只要再守五日!”文聘握紧了拳头,眼中燃起熊熊战火。
王粲也激动得嘴唇微颤:“天佑襄阳!天佑使君!”
希望,如同暗夜中的灯塔,虽然光芒微弱,却足以指引方向,振奋人心。
第二节 攻心为上
翌日,天色刚亮,城外的江东军大营却没有像前几日那样立刻响起进攻的鼓声。一种异样的平静笼罩着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