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长沙星落

魏砥 柯哀的罐头 1257 字 13天前

韩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方面恐惧于刘备大军的逼近,另一方面又对内部尤其是黄忠充满了猜忌。张辽进驻当阳的消息传来,虽让他短暂地松了一口气,觉得北面似乎有了依靠,但旋即又陷入新的焦虑——曹军会来救吗?什么时候来?能赶在城破之前吗?

在这种极度的压力下,韩玄做出了更加昏聩的决定。他不仅没有因北援有望而安抚黄忠,重整军心,反而变本加厉,以“统一指挥,避免权柄分散”为名,强行收回了黄忠的部分兵权,将其麾下最精锐的一部弓弩手调离,由自己的亲信统领。同时,对黄忠的一切军事建议,均置若罔闻。

这一下,彻底寒了黄忠和许多忠于职守的将士之心。

“父亲!韩玄如此昏聩忌刻,长沙必不能守!我等何必为他殉葬?”黄忠之子黄叙愤然道。

黄忠默然独坐,抚摸着陪伴自己多年的宝弓,眼神中充满了挣扎与痛苦。他一生忠义,不愿背负叛主之名。但韩玄的所作所为,早已失去了为君者的资格。守城?如何守?军心离散,主君猜忌,外有强敌,所谓的北援更是遥不可及(他并不知陈暮的具体安排)。难道真要眼睁睁看着长沙城破,自己和麾下儿郎们玉石俱焚,或者……屈膝投降刘备?

他想起了那封没有署名的密信,想起了那个名叫陈暮的年轻刺史。“以待天时……请教弓马……” 言辞恳切,姿态谦恭。与眼前韩玄的昏聩暴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就在黄忠内心激烈斗争之时,王粲派出的细作,成功地将襄阳方面“敬重其才,虚位以待”的消息,以及张辽进驻当阳威慑刘备的举动,通过隐秘渠道传递到了黄忠耳中。这如同在黑暗中投下的一缕微光,虽不耀眼,却指明了另一条可能的道路。

建安十一年七月,刘备亲率大军,以张飞为先锋,抵达长沙城下。关羽部则负责监视北部赵云防区与当阳方向的动静。

刘备并未立刻攻城,依旧沿用攻心为上的策略,将劝降书信射入城中,言明只罪韩玄一人,余者不论,若能献城,必有重赏。这进一步加剧了城内的分化。

韩玄惊怒交加,强令黄忠率剩余部队出城迎战,欲借刘备之手消耗黄忠实力,或寄望于黄忠能创造奇迹。

黄忠心知此战必败,但军令难违,只得提兵出战。两军阵前,黄忠虽年近六旬,依旧威风凛凛,与张飞大战数十回合不分胜负。张飞见猎心喜,愈战愈勇,而黄忠却心不在焉,更多的是在观察局势,思考退路。

正当二人酣战之际,长沙城头突然火起,杀声震天——刘备早已安排好的内应(或是被策反的守军)趁乱打开了城门!刘备主力部队一见信号,立刻蜂拥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