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曹公南顾

魏砥 柯哀的罐头 1688 字 13天前

“另外,”陈暮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以我的名义,给丞相上一道表章。陈述长江水战之险,周瑜之能,建议大军稳扎稳打,不可急于求成,尤其水军决战,需待天时地利。并再次强调,我荆州军历经战事,损耗颇大,需时间休整补充,方能发挥战力。”

这是一次劝谏,也是一次试探,更是一次为未来可能出现的败局预先铺垫的伏笔。若曹操听从,自然最好;若曹操不听,那么一旦战事不利,他陈暮今日之言,便是先见之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责任。

王粲立刻领会其意:“我这就去草拟,必当言辞恳切,分析利害。”

曹操决意南征,大军调动的消息,自然瞒不过江东的细作。

周瑜闻讯,不惊反喜,抚掌大笑:“曹操果然中计!天助我也!”

他立刻与诸葛亮再次密议。

“孔明先生,如今东风已备,只欠曹军入彀了。”周瑜意气风发,“还需再给曹操添一把火,让他更加坚信此时南征,必胜无疑。”

诸葛亮羽扇轻摇,微笑道:“此事易尔。可令一胆大心细之将,伪作叛逃,前往曹营,献上‘破吴之策’,言我江东内部空虚,将帅不和,并可献上虚假布防图。再令几股小部队,于曹操进军路线上佯装溃败,进一步骄其兵。”

“好!”周瑜赞道,“我麾下有一老将,名唤黄盖,性如烈火,忠诚不贰,可担此任。由其诈降,曹操必信!”

“此外,”诸葛亮补充道,“还需设法让曹操对陈暮的‘拖延’与‘劝谏’更加不满。可散布流言,言陈暮暗中与江东往来,其劝谏实为拖延时间,欲待两败俱伤。”

周瑜眼中寒光一闪:“此计大善!双管齐下,不怕曹操不入瓮!”

于是,一张针对曹操的巨网,在江东与江夏的默契配合下,编织得更加紧密。黄盖开始秘密准备“苦肉计”,而各种不利于陈暮,暗示其与江东勾结的流言,也开始在曹军先头部队中悄然传播。

襄阳城内,气氛一日紧过一日。北面传来的消息显示,曹仁、曹洪的十万大军已然开拔,先头部队不日即将抵达襄阳外围。来自许都的催促文书也一封接着一封,语气愈发严厉,对陈暮那道劝谏的表章,更是只字未提,显然极为不满。

陈暮独坐书房,窗外已是夜幕低垂。他手中摩挲着那方黑色砥石,感受着其上冰凉而坚硬的质感。

北方的压力如同实质,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曹操的猜忌与逼迫,周瑜的算计与陷阱,内部将士的疑虑与不安,还有家中稚子娇妻的安危……千头万绪,纷至沓来。

他知道,自己正处在风暴的中心。一步行差踏错,不仅自身性命难保,更会连累整个荆州,以及无数追随他的人。

“砥石啊砥石,”他低声自语,“往日磨砺,多是外敌。如今这来自背后的压力,方是真正的考验。”

他将砥石紧紧攥在手心,那坚硬的棱角硌得他掌心生疼,却也让他更加清醒。

“来吧。”他抬起头,目光穿过漆黑的夜空,变得无比坚定,“纵有千钧重压,我亦当如这砥石,承之,受之,继而……破之!”

风起于青萍之末,而席卷天下的惊涛骇浪,已在这看似平静的夜色下,汹涌生成。陈暮这块横亘于南北之间的“砥石”,即将迎来诞生以来最猛烈、最残酷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