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人将状告到了陈暮那里,痛斥庞统“酷吏行径”、“扰乱乡里”、“破坏稳定”,请求陈暮即刻将其召回,停止清查。
“军师,这几日,府外窥探之人明显多了,还有几波不明身份的人在附近逡巡。”负责护卫庞统安全的军司马担忧地汇报。
庞统正在灯下审阅新送来的检举材料,闻言头也不抬,冷笑一声:“跳梁小丑,何足道哉?他们越是这样,越是证明我等做对了!传令下去,加强戒备,但有敢于冲击官廨、威胁吏员者,无论其身份,一律按律拿下!若有持械反抗者,格杀勿论!”
他的强硬态度,让一些原本观望的寒门庶民看到了希望,更多的检举信雪片般飞来。但也让那些世家豪强更加恐慌和愤怒,暗地里的串联愈发频繁。
襄阳,镇南将军府。
陈暮的案头堆积着来自南阳的告状文书和为庞统辩解的陈情表(主要是他派去协助的吏员及部分受益百姓所上)。王粲和崔琰侍立一旁,神色凝重。
“明远,南阳李氏、邓家等,在荆州势力不小,其姻亲故旧遍布各郡。庞士元手段是否……过于激烈了些?恐生变乱啊。”王粲不无担忧地说道。他支持改革,但也深知触动既得利益者的风险。
崔琰则道:“然庞士元所行,皆依法度,证据确凿。若因几家豪强反对便退缩,则新政废弛,威信扫地,日后更无人将州牧府政令放在眼中。亮以为,当支持庞士元,以儆效尤!”
陈暮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沉吟不语。他深知改革必然伴随阵痛,庞统的行事风格虽然酷烈,但确是打破僵局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关键在于,他能否顶住压力,能否控制住局面。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悄无声息地送入一封密信——来自许都徐元。
陈暮立刻展开阅读,信中除了照例通报北方战事(曹操与马超仍在渭南对峙,互有胜负,战事呈胶着状态)外,重点提及了一事:
“……近闻南阳之事,曹公亦有所耳闻。其虽困于西凉,然对荆州动向从未放松。校事郎已奉命加紧搜集荆州内部‘不稳’之情报,尤其关注世家大族对陈牧之怨言。曹公曾言:‘陈暮用庞统,如饮鸩止渴,吾且观其内溃’。望友慎之,稳之,勿予北面可乘之机……”
徐元的警告如同警钟,在陈暮耳边敲响。曹操正虎视眈眈,等着看荆州内乱!若此时因世家反弹而退让,或处置不当引发大规模动荡,曹操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