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邺城大牢的戒备,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真正松懈。曹操虽主力北顾,但对赵云这等重要俘虏,从未掉以轻心。只是再严密的网,也有疏漏之时,尤其是在内部有人“配合”的情况下。
魏延率领的十余名精锐死士,扮作来自并州的皮货商人,凭借精心伪造的路引和打点,成功混入了邺城。他们行事极为谨慎,分散落脚,通过徐元早年布下、如今被激活的几条暗线,开始收集大牢的确切布防图、守卫换岗时间以及赵云牢房的具体位置。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名死士在夜间探查大牢外围地形时,与巡夜的城防军小队遭遇,虽凭借高超的身手脱身,却也引起了对方警觉,邺城的巡查力度在几日后明显加强。
“将军,情况比预想的棘手。大牢守备森严,每日口令不同,强攻无异于以卵击石。”一名负责侦察的死士向魏延汇报,脸上带着忧色。
魏延眉头紧锁,他胆大却不鲁莽。他深知此行任务之重,不容有失。“徐先生那边可有消息?”
“刚接到飞鸽传书。徐先生言,他已设法买通大牢内一名负责运送污物的老卒,或可从此人身上打开缺口。但需要时间,且风险极大。”
“告诉徐先生的人,一切以稳妥为上,我们等得起。”魏延沉声道,目光锐利地扫过简陋客房窗外的邺城街景,“但也要做好另一手准备,若此路不通,说不得,就要制造点混乱,调虎离山!”
就在魏延团队积极谋划的同时,那名为赵云送饭并隐晦传递消息的狱卒,再次出现了。这一次,他趁着放饭的间隙,以极快的速度,将一小卷用油布包裹的东西塞进了赵云手中的饭团里,同时低不可闻地说了一句:“城外三十里,柳林坡。”
赵云心中剧震,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握紧了那团饭。待狱卒离开,他背对牢门,迅速取出油布卷展开,里面是一张简陋的邺城周边地形草图,重点标注了柳林坡的位置,旁边还有四个小字:“三日后,子时。”
没有落款,没有更多信息。但赵云明白,这是外界有人在营救他!是谁?是主公派人来了?还是……他脑海中闪过陈暮的面容。近四年的囚禁,几乎磨灭了他获救的希望,此刻这突如其来的讯息,让他沉寂已久的心脏,猛烈地跳动起来。
希望,如同黑暗牢房中透进的一丝微光。
江陵前线,对峙依旧。周瑜不甘失败,屡次尝试用小股部队登陆骚扰,或用水军佯动诱敌,但都被老练的文聘一一化解。江陵城防和水寨在战火中愈发坚固,守军士气旺盛。
更让周瑜心烦意乱的是来自后方的消息。孙权书信中虽未明确指责,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久攻不下、消耗巨大的不满,以及北面广陵等地受到曹操麾下臧霸部队骚扰的担忧。江东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张昭等文臣对持续用兵江陵本就持保留态度,如今更是颇有微词。
“都督,军中箭矢损耗颇巨,粮草转运亦显疲态,是否……”老将程普委婉地提出建议。
周瑜站在楼船甲板上,望着西方那座始终无法逾越的坚城,胸中憋闷难当。他深知,再拖下去,于军心、于国力皆是不利。但就此退兵,他实在不甘!江陵,这颗钉子,若不拔除,他“竟长江所极”的战略构想将永远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