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聘沉吟片刻,显然对此问题早有思考。他走到帐中悬挂的简陋江海图前,沉声道:“军师,江东水师经营数代,楼船林立,舟师经验丰富,更有周瑜……唉,其基础远非我辈能及。若想正面争锋于大江之上,非十年之功,难言必胜。”
他话锋一转,手指点向地图上的交州海岸线及荆南水系:“然,水军之用,非仅限大江决战。我交州水军,亦有自身优势。其一,可依托交州漫长海岸,巡弋南海,护卫商路,亦可自海路北上,袭扰江东之会稽、吴郡沿海,令其防不胜防。其二,荆南之地,如零陵、桂阳,境内湘、漓、澧、资等水网密布,虽不及大江浩瀚,却正适合中小战船往来驰骋。我军若能打造一支精于内河作战、善于登陆突袭的‘舟步混合’之师,便可绕过江东倚重的江陵水寨,从其侧翼肋部切入荆南!”
庞统细眼中光芒闪动:“说下去。”
文聘受到鼓励,语气也更坚定了几分:“故,末将以为,我交州水军,不当一味追求与江东比拼楼船巨舰,而应扬长避短。当前之要务,乃是打造两种船只:一为可适应沿海航行、载兵数百、具有一定抗风浪能力的海鹘级战船,用以开拓海上战线;二为吃水浅、转向灵便、载兵数十至百余的艨艟、赤马舟,专司内河作战与突袭。同时,严选熟悉水性、悍勇敢战之卒,与步军协同演练登陆、抢滩、沿河破袭等战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若资源充足,工匠得力,辅以严格操练,”文聘估算了一下,肯定地道,“一年之内,我可练成一支五千人的基础水军,拥有海鹘船二十艘,各类内河战船百艘。虽不足以横扫大江,但足以护卫我交州海疆,并可在荆南水网地带,与韩当之辈周旋,甚至……觅得战机,切断其泉陵与江陵之间的水路联络!”
庞统听完,抚掌笑道:“好!主公果然没有看错人!仲业将军不仅精通水战,更深谙‘因势利导,避实击虚’之理!你此策,正与主公‘积蓄力量,剑走偏锋’之略相合!”
他站起身,肃然道:“主公已下令,倾交州之力,支持龙川水寨。所需工匠、木材、钱粮,优先调拨。你要的悍卒,可从各军善水者中遴选,亦可招募沿海疍民、渔户。一年之期,主公便给你一年!届时,我要看到一支能在荆南水泽中,撕开缺口的‘蛟龙’之师!”
文聘深吸一口气,抱拳躬身,声音铿锵有力:“末将文聘,必不负主公与军师重托!定为我交州,练出一支可堪大用的水上劲旅!”
数日后,广信州牧府。
庞统将龙川水寨之行的情况向陈暮及核心层做了详细汇报。
“……文仲业确有大将之才,不骄不躁,沉心实务,所谋水军发展之策,切合实际,眼光独到。”庞统最后总结道。
陈暮面露欣慰之色:“仲业乃诚信重义之人,既归心于我,必竭尽全力。他将水军发展方向定为‘海陆并进,侧重内河’,实乃老成谋国之言。江东水师强大,若与之硬拼,正中其下怀。而我交州水军若能如匕首般,从江河支流乃至海上,插入荆南腹地,其效未必弱于正面决战。”
赵云赞道:“文将军此策,与我步骑在山地作战之设想,可相互呼应。未来若北进荆南,水步并进,令敌首尾难顾。”
魏延也难得地对水军产生了兴趣:“若能乘船直插敌后,可比两条腿跑快多了!主公,末将日后也想试试这水陆并进的打法!”
陈暮笑道:“皆有机会。既然方向已定,便全力支持文聘。传令,升文聘为横江中郎将,都督交州诸水军事宜,龙川水寨升格为龙川水军大营,一应所需,由庞军师协调各郡,优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