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金风荐士

魏砥 柯哀的罐头 1772 字 13天前

---

建安十九年的秋日,似乎比往年更为燥热。这热度并非全然来自依旧毒辣的秋阳,更源于泉陵城内日益鼎沸的人声与那股弥漫在空气中、名为“机遇”的焦灼。

荆南学堂旧址,如今已被扩建为庄严的贡院。高墙深垒,旌旗招展,门前宽阔的广场上,黑压压地聚集了上千名来自交州七郡及荆南各地的士子。他们年龄各异,衣着不同,有的锦衣华服,意气风发;有的布衣青衫,神色凝重;甚至还有几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拄着拐杖,眼中却燃烧着不逊于年轻人的光芒。所有人都在等待着那决定命运的时刻——交州首次“大比”的开场。

辰时正刻,贡院沉重的朱漆大门在吱呀声中缓缓开启。一队队甲胄鲜明的州兵肃然列队,维持秩序。礼官手持名册,立于高台之上,声音洪亮地宣读考场规则:“……诸生按籍贯、姓名,验明正身,领取号牌,依次入场!不得夹带,不得喧哗,不得私相授受……违者,黜落,永不叙用!”

声音在广场上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士子们顿时安静下来,按照指引,排成长龙,依次通过检查,步入那扇象征着机遇与挑战的大门。他们的脸上,交织着紧张、期待、惶恐与决绝。有人深吸一口气,昂首而入;有人最后整理一下衣冠,口中念念有词;还有人忍不住回头,望向送行的亲友,目光复杂。

贡院之内,号舍整齐排列,如同蜂巢。每一间都仅容一人,一桌一椅,笔墨纸砚俱全,却也将每个人隔绝成独立的天地。阳光透过高窗,在青石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更添几分肃穆。

陈暮并未亲临贡院,他站在州牧府最高的望楼之上,远远眺望着贡院的方向。虽看不清具体情形,但那一片肃杀而又充满生机的气象,却能清晰地感受到。

“千年以降,选官之权,操于世家名门之手。今日,我交州开此先河,无论寒庶,只凭才学,不知要触动多少人的利益,又要燃起多少人的希望。”陈暮轻声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与决然。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场向旧有秩序发起挑战的宣言。其引发的波澜,或许比一场战争的胜利更为深远。

徐元站在他身侧,亦是心潮澎湃:“主公,此乃破冰之举。纵有风浪,亦是我交州走向强盛之必由之路。观今日士子之踊跃,便知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陈暮点了点头,目光坚定:“且看这秋闱之中,能为我交州,遴选出怎样的栋梁之材。”

贡院,明法科考场。

一名来自苍梧郡的寒门士子,名叫沈括,正凝神审阅着手中的试题。试题并非简单的律条默写,而是给出了几个复杂的案例,要求考生依据《汉律》及交州新近颁布的《田亩令》、《市易法》等进行判析,并阐述法理。

其中一题,涉及蛮汉交界处一起田产纠纷,案情错综,牵涉到新垦荒地的归属、旧有蛮族习惯法与汉家成文法的冲突。沈括眉头紧锁,他自幼熟读律令,也曾游历乡里,深知此类案件处理不当,极易引发边衅。他提起笔,蘸饱了墨,却迟迟未能落下。脑海中飞速权衡着法理、人情与边疆稳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