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婉看着儿子,眼中满是慈爱,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望向身旁的丈夫:“夫君,前方战事……?”
陈暮握住她的手,温言道:“放心,士载(邓艾)沉稳,士元(庞统)多智,文仲业(文聘)善战,更有沙摩柯大王同心协力,必能克敌制胜。”他语气平静,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力量。多年的风浪,早已将他锤炼得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这时,徐元拿着一卷文书快步走来,脸上带着振奋之色:“明远!士元从前方发来最新分析,以及关于内部科举细化与屯田新政的草案。”
陈暮接过文书,仔细阅读。庞统在信中详细分析了当前僵局,认为陆路短期内难分胜负,破局关键一在水军,二在外部压力。他建议,继续维持对江东的政治和心理压力,同时,交州内部当借此机会,进一步推行改革,积蓄力量。
“元直,你看士元所言如何?”陈暮将文书递给徐元。
徐元快速浏览后,点头道:“士元之见,深合我意。陆逊善守,强攻难下。若能以水军撼动其国本,或以大势迫其自乱,方为上策。同时,我交州新得荆南,正需时间消化,巩固根基。科举可选拔寒门才俊,屯田可充实军资民食,此乃长远之计。”
陈暮颔首,决断道:“好!便依士元之策。回复前方,陆路以稳为主,继续与陆逊周旋,消耗其兵力士气。水军方面,授予文聘临机专断之权,可放手一搏。内部,科举细则由你牵头,与韩洙、沈括等详议后推行。屯田之事,关乎民生军需,务必谨慎,可先在零陵、桂阳新附之地试行。”
他顿了顿,看向北方,目光悠远:“另外,以我的名义,修书一封与沙摩柯大王,再次重申汉蛮盟约之固,感谢其倾力相助,并承诺战後必有厚报,以安其心。”
“明白,我即刻去办。”徐元躬身离去。
陈暮抱起儿子,捏了捏他的小脸,对崔婉笑道:“你看,砥儿都知道要杀敌报国了。这天下,终究要靠他们这一代去平定。”
庭院中,秋风拂过,带来几分凉意,却也吹动了那蓄势待发的风雷。僵局之下,各方势力都在暗中发力,等待着那足以打破平衡的“青萍之末”。水军的战舰、蜀中的窥探、邺城的权谋、泉陵的新政……无数股力量交织碰撞,预示着南方这场大戏,即将迎来更加波澜壮阔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