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建业风涛

魏砥 柯哀的罐头 2180 字 12天前

张昭三人对视一眼,心中皆是一叹,知道主公心结难解,只得躬身退下。

空荡的书房内,孙权独自面对摇曳的烛火和窗外的雨声,脸上的表情在明暗之间不断变幻。理智告诉他应该议和,但情感和那来自北方的“提醒”,却又让他犹豫不决。每一次看向舆图上那片已然易色的荆南,他的心就如同被针扎一般刺痛。

韩洙与马谡被安置在驿馆之中,待遇尚可,但行动受到严格限制,等同于软禁。他们并不意外,深知此行艰难。

“韩兄,孙权犹豫不决,恐生变数。”马谡在房中踱步,眉宇间带着一丝忧色,“拖延日久,恐对我方不利。北曹西刘,皆非善类,若他们趁机介入,或怂恿孙权继续用兵,则和议难成。”

韩洙相对沉稳,他坐在案前,缓缓擦拭着手中的使节旌节,澹澹道:“幼常稍安勿躁。孙权非昏聩之主,利弊权衡,他心中清楚。如今之势,他比我们更需时间休养生息。所谓拖延,不过是拉高姿态,想在谈判中多捞些好处罢了。我们只需稳住,静待其召见即可。”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随后几日,他们能明显感觉到,建业城内的气氛有些微妙。原本一些对议和持开放态度的江东官员,态度变得暧昧起来,甚至有人暗中传递消息,暗示北方曹操对江东的“关切”,以及陈暮礼遇陆逊可能存在的“深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是有人在下绊子。”马谡敏锐地察觉到了背后的暗流,“定是曹操的细作在散布谣言,离间孙权和陆都督,破坏和议!”

韩洙目光一凝:“不错。此计甚毒。孙权本就多疑,若对陆伯言生出猜忌,无论和议成否,于江东皆是损害。”

正在此时,驿馆外传来通报,诸葛瑾前来拜访。

诸葛瑾此行,名为探望,实为试探。双方见礼落座后,诸葛瑾寒暄几句,便切入正题:“二位使者在此久候,吴侯心中歉然。只是此事关系重大,朝中众说纷纭,还需时日统一意见。尤其是关于陆伯言、凌公绩二位将军……”

他顿了顿,观察着韩洙和马谡的神色,继续道:“听闻陈公对二位将军极为礼遇,尤其是陆伯言,更是时常召见,探讨军国大事?不知陈公对伯言,究竟是何安排?”

这话问得极其刁钻,看似关心,实则是在求证谣言,并试探陈暮对陆逊的态度。

马谡心中一凛,正要开口,韩洙却已从容接过话头,笑道:“子瑜先生此言,却是道听途说了。我主陈公,确实召见过陆都督一次,不过是在后园观澜亭中品茗闲谈,问及江东风物而已,何来探讨军国大事?我主常言,陆伯言、凌公绩皆乃国士,虽各为其主,然其忠勇才智,令人钦佩。扣押期间,自当以礼相待,此乃我主待士之仁,亦是向吴侯示之以诚。至于日后如何,自有吴侯与我主商议定夺,我等岂敢妄加揣测?”

他这番话,不卑不亢,既澄清了事实(仅限于一次非正式会面),又捧高了陆逊、凌统,更将陈暮的礼遇解释为对人才的尊重和议和的诚意,滴水不漏。

诸葛瑾深深看了韩洙一眼,知道从此人口中难以套出更多东西,便笑了笑:“原来如此,是在下失察了。陈公气度,果然非凡。”他又闲聊几句,便起身告辞。

送走诸葛瑾,马谡松了口气:“韩兄应对得当。”

韩洙却眉头微蹙:“谣言已起,恐孙权心中已存芥蒂。我等需尽快促成正式谈判,迟则生变。”

泉陵,幽禁院落。

凌统的伤势在名医的调理下,终于有了明显好转,已能勉强下地行走。但他心中的壁垒,却比身体的伤口更难愈合。他拒绝走出西厢房,每日只是对着墙壁静坐,或是擦拭那柄并不存在的佩剑,仿佛那是他与过去荣耀和信念唯一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