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暮适时端起茶盏,澹澹道:“天使远来辛苦,且先在驿馆好生歇息。泉陵虽小,亦有几处景致可堪一观。元直,替我好生款待天使。”竟是直接端茶送客。
蒋干无功而返,回到驿馆,心中五味杂陈。他原本以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至少能搅动南方局势,没想到连一丝涟漪都未曾泛起,反而碰了一鼻子灰。他深知,这份出使报告送回邺城,必将引起丞相更大的警惕与……杀意。
陆逊的信件如同石沉大海。建业方面没有任何回应,既未采纳他“暂缓盐铁之政”的建议,也未对他“擅自”写信给吴郡世家的行为加以斥责,这种沉默反而更令人不安。而吴郡那边,虽未直接拒绝他的调解,但回信语气冰冷,只强调“孙氏不仁,我等自保尔”,显然已不信任建业,连带对他这个“中间人”也失去了耐心。
陆逊感觉自己如同行驶在暴风雨中的一叶孤舟,四周皆是惊涛骇浪,却找不到任何可以停靠的港湾。他加强了丹阳的戒备,宛陵城气氛凝重,宵禁后的街道空无一人,只有巡逻兵士沉重的脚步声和偶尔响起的刁斗声。
这夜,他独自一人登上宛陵城楼,任凭夜风吹动他的衣袍。城外是无边的黑暗,城内是压抑的寂静。他想起孙策当年的雄姿英发,想起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想起鲁肃榻上策的远大规划……那时的江东,是何等的朝气蓬勃,君臣相得!可如今……
“主公,你究竟要将江东带往何处?”陆逊望着建业的方向,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无尽的苦涩与迷茫。他忠于孙权,更忠于这片父兄流血奋斗换来的基业。但现在的孙权,被屈辱和猜忌蒙蔽了双眼,行事愈发偏激,正在亲手将这基业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他知道,自己不能倒,丹阳不能乱。但这股逆流如此汹涌,他这一叶孤舟,还能支撑多久?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攫住了这位素以沉毅着称的江东俊杰。
汉中,刘备军大营。诸葛亮将最新的各方情报汇总,呈于刘备。
“主公,江东乱象已生,孙权与世家矛盾公开,冲突在即。交州陈暮,稳坐钓鱼台,外拒曹操使节,内修文教武备,其势愈固。蒋干铩羽而归,曹操必不甘心。”诸葛亮羽扇轻摇,语气凝重,“此乃天下之变局也。若我军再困守汉中与曹操对峙,待南方局势明朗,无论江东谁胜谁负,抑或交州趁势东进,我都将陷入被动。”
刘备看着地图上标出的各方态势,眉头紧锁:“孔明之意是?”
“速战速决!”诸葛亮斩钉截铁道,“必须在曹操全力应对南方变局之前,解决汉中战事!亮观天象,察地理,已有破敌之策。可令云长、翼德于正面加强佯攻,吸引曹军注意。另遣一员上将,引精兵一支,循小道翻越米仓山,奇袭曹军粮草囤积之地阳平关侧后!同时,可密令李严,于蜀中放出风声,言我欲与交州结盟,共图荆州,以惑曹操之心,使其首尾难顾!”
刘备深吸一口气,眼中迸发出决然的光芒:“好!便依孔明之策!汉中之地,关乎我军能否北上中原,绝不容有失!即刻传令众将,升帐议事!”他意识到,天下这盘棋,已到了关键时刻,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南方的惊澜,正迫使北方的棋手,落下决定性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