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捋须沉吟,眼中厉色一闪:“好!便依二位之计。文和之策更毒,若能引得关羽与陈暮先行火并,则我大魏可坐收渔利!即刻去办,务必小心,不留痕迹!”
“此外,”曹操补充道,“令曹仁在江夏加大压力,多派哨探船只,挑衅文聘水军,制造紧张气氛。再派使者,以恭贺为名前往泉陵,实则窥探其虚实,并暗中接触对陈暮不满之人。”
一条条阴险的毒计,从许都发出,如同无形的暗流,悄然涌向刚刚平静的江东和关系微妙的荆襄。
成都的诏令和许都的“密信”,几乎同时送到了荆州治所江陵。
关羽阅览着来自两方的文书,丹凤眼微眯,卧蚕眉紧蹙,不怒自威。他先将刘备与诸葛亮的命令示于麾下马良、廖化等人。
“大王与军师之意,是让我等加紧备战,稳固城防,尤其是江陵、公安,并遣使与交州修好,暂稳其心。”关羽声如洪钟,“军师所虑,不无道理。陈暮小儿,如今气焰正盛,确不宜直撄其锋。”
然而,当他看到那封经由细作“截获”的、笔迹模仿得以假乱真的“江东降臣密信”时,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信中将陈暮描绘得野心勃勃,对其麾下大将(尤其是驻扎在荆南的霍峻等人)“窥伺江陵,欲建不世之功”的“野心”言之凿凿。
“哼!”关羽将密信拍在案上,“某镇守荆州多年,岂是畏战之人?陈暮侥幸得势,便敢小觑天下英雄?若他真敢西进,某之青龙偃月刀,正欲饮血!”
马良察觉关羽怒气,谨慎劝道:“君侯,此信来历不明,恐是曹操反间之计,欲使我与交州相争,他好从中取利。大王与军师一再嘱咐,当以大局为重,隐忍待机。”
关羽傲然道:“某岂不知曹贼奸计?然防人之心不可无!陈暮尽占江东,与我荆州隔江相望,其水军更控扼上游(指长江中游荆江段),岂能不防?加强戒备,乃理所当然!遣使修好之事,可依军师之言办理,但江陵、公安防务,需按某之意,再加三成兵力!同时,多派斥候,监视荆南霍峻部以及文聘水军动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羽本就心高气傲,对迅速崛起的陈暮缺乏好感,这封伪造的密信,恰好击中了他内心的疑虑和骄傲。他虽未立刻中计出兵,但戒备之心已提升至最高,对交州的态度也从谨慎观望转向了明显的敌意和防范。江陵城内,气氛陡然紧张,军队调动频繁,城防工事日夜加固。
泉陵,州牧府。